耗40萬元評估沙井爆炸風險

耗40萬元評估沙井爆炸風險

【記者麥志榮報道】過去兩年多以來共發生了十宗道路上公共沙井氣體爆炸的意外事故,更有途人因此受傷,為改善沙井的安全,路政署將耗資四十萬元聘請顧問公司,評估本港沙井爆炸的風險,並研究改善的措施。有工程師指出,用垃圾堆填的填海地區由於沼氣積聚較多,沙井發生氣體爆炸的風險較高。
所謂公共沙井即各公共事業機構如渠務署、電力公司及電訊公司等設於道路上的維修口,由石屎或金屬蓋覆蓋,地下公共設施需要維修時,工人便打開沙井蓋施工。資料顯示,由○三年至今,共發生了十宗沙井氣體爆炸意外,較嚴重的是去年初沙田大埔道有二十多個沙井蓋因沙井連環爆炸而飛起;而○三年初荃灣有沙井突然爆炸,導致四名途人受傷。
路政署發言人表示,鑑於曾發生多宗沙井爆炸意外,該署計劃聘請顧問公司對沙井的氣體爆炸問題展開研究,顧問會收集過去五年本港及外地發生的沙井爆炸事故資料,評估本港各類型沙井的氣體爆炸風險,提供改善建議。

沼氣爆炸與土質有關

發言人表示,目前道路上的公共沙井只有小部份由路政署負責管理,其他大部份沙井則由各自所屬的公共事業機構負責管理,日後若需推行安全改善措施,該署亦需與各公共機構商討。
工程師學會會長黃澤恩表示,沙井屬於密閉空間,發生氣體爆炸的原因,可能是煤氣管道洩漏而爆炸,亦可能是地下的沼氣因靜電或日曬的高溫而引發爆炸。對於沙井的設計,目前已訂有設計標準,但主要針對土力結構,並無涉及氣體爆炸問題。
黃澤恩認為,沙井煤氣爆炸的問題較簡單,只需加強煤氣管的保養及維修即可預防洩漏;但沼氣爆炸則可能與沙井所在地的土質有關,由於沼氣是由物質腐化而產生,一些曾經有垃圾堆填的填海區,地下沼氣積聚的濃度會較大,設於這些地方的沙井因沼氣爆炸的風險也較高。故當局可以翻查紀錄,找出高風險的地區,加強這些地區的沙井通風設計,讓沼氣自然排走,減低爆炸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