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山石和紅酒一樣,講出產年份。黃巢凍,也叫二號礦,本來是工業材料,偶然出幾塊絕美的,遇高手雕琢,就成了精品。
七年前,初染石癮,在香港見過一塊湖綠色的,小兒拳頭大,刻群螭嬉戲,賣幾萬塊錢;後來,黃巢凍多熟蝦肉色的,石質細柔,藏了些,開店,都賣掉了;再後來,有鵝黃和蛋青的,也矜貴。上月底,到福州逛石巿,居然有一兩個小攤賣久違了的湖綠礦石,多不夠通靈,暗而濁,但有個攤販藏了一塊,奇美無匹,一框硬砂裏,嵌了好大一塊「結晶體」,綠得瑩亮;乍看,就像一台小型電視機,最奇的是,「屏幕」裏,竟浮着一丸鮮紅的朝陽;捧在手上,一掌都是水色。
「這一塊最好,也最貴。」石販說;而且,是鐵價。當然買,買了,只想着一件事:把鑲着結晶塊的粗石敲去一些稜角,認真拋光,刻「水火相容」四字,就是一件渾成的作品;而且,是「我的作品」。兩天前,回到澳門,第一件事,就是躲到小閣樓「刻」石頭。我是一個毛躁的人,非常毛躁;毛躁,反映在「作品」上,我以為,也算是一種風格。
沒想到那一框粗質脆而硬,銼不動,用尖頭錘子敲,要敲去一點,卻敲掉一塊,損了天然的「相框」,惟有順勢多敲去頂上圍邊,暗想:「讓石頭多透光,更見玲瓏。」手起錘落,越敲越利索,越敲越過癮。刻石頭,大師說:「要膽大,心細。」起碼,我做到前一項。忽然間,「 啦」一聲,欵,石頭,怎麼變成兩塊了,怎麼可以攔腰斷開了!原來一個「粗石框」,把美質保護了,裂痕不顯。我這麼狠敲猛鑿,傷了四壁,小裂,變大裂,一塊絕世美石,就這樣……變成兩塊絕世美石!
晴天霹靂。想把爛石扔到垃圾桶,免得天天看着,天天懊悔,天天愁。冷靜下來,還是忍着淚用細砂紙磨光了,呆坐追想:兩三個鐘頭以前,這塊石頭,是多麼的完美。可看着看着,負了傷的巧思,踉蹌來了,「傑作《水火相容》蒙難,把這兩塊石頭併在一起,配個底座,點個題,就叫《玉碎》好了;那團腥紅,正好就是玉的血,我的恨。」這麼想,釋然了;起碼,有心情活下去了。《搜石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