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在含孔雀石綠淡水魚事件上的「蝦碌」層出不窮。星期二才在立法會公布已收到內地通知有十八個魚塘可恢復供魚,星期三一早的各大中英文報章已頭條報道,接觸到的其中八個魚塘之中,有些無魚,有些塘已填平,有些根本不肯提供資料等等,令特區官員尷尬不已,而市民對政府能監控入口水產安全的承諾,已然信心蕩然全無。
事實上,星期一晚在A45網上電台,我們訪問陳竟明博士時,他已提出,單靠政府由各部門調派人手湊成的「監控中心」,根本於事無補,必須成立一個委員會,由關注食物安全健康的民間關注組、專家、學界、議會代表組成,主動積極監控,才有希望達到目的。有不少網友ICQ來意見,包括在英倫的網友,指出歐盟在這方面提出一套全面的標準,令成員國得到很大的益處等等。事實上內地當局也早有一套比香港全面的標準,但問題是仍需有效的執行。
我認為這件事光靠政府是不成的;政府官員直接受到政治因素影響,為免對出事負責,就要警告市民不要吃可能含有孔雀石綠的魚,就要立例禁孔雀石綠;事後魚販及商會鬧着要為生意損失索償,官員又告訴市民現在可以放心吃魚、孔雀石綠的份量不足以危害健康。內地中央與地區之間的矛盾、特區與內地當局之間的關係,都大大影響了整個調查問題來源及尋求解決方法的過程,這是有目共睹的。所以任何真正能發揮作用的食物安全健康監控中心,必須保持科學獨立,政府斷不會提出這種建議的,我呼籲民間關注此事的人,主動發起討論及擬定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