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保持得最好的王府,據說是恭王府。
恭王府就是恭親王的家,這個恭親王是咸豐皇帝的弟弟奕訢,曾經權傾朝野。
但這一座府宅卻不是他起的。起這一座巨宅的,是清朝第一大貪官和珅。和珅抄家之時,抄出的財產,十倍於當時的國庫。伏罪之後,這座宅子就歸了朝廷,皇帝將之轉送給自己的弟弟。
這座宅子巨大無比,亭臺樓閣假山湖泊,一木一石俱有講究。但是我說的不是這個,而是今時今日,到這個地方來參觀的遊客,多得難以想像。
數年前我也到過恭王府,沒有那麼多人,問當地朋友怎會如此,他說全拜流行一時的那批清裝電視劇所賜,影響波及全國每個角落,連字都不識的農民大爺,都知道有和珅這個大貪官。等到他們有機會到北京旅遊,便慕名而至。於是這一座據說是北京保持得最好的王府,也只能「據說」而已,天曉得甚麼時候就給潮水般湧來的人腳踩塌了。
北京雖是金、元、明、清四朝古都,但前三朝的影響,遠沒有清朝來得大,所以今天在北京,一說仿古,就是清裝。
旅遊景點裏讓人扮皇帝拍照的服裝是清裝。餐廳裏以古裝招徠作噱頭,也是讓侍應生穿上清裝。當地導遊倒背如流的歷史故事,十之八九發生在清朝。老百姓口口聲聲生活在皇城根下,這個皇城,沒人以為是漢人作主的明朝,說了半天,還是清朝。如今北京人那種不屑做這不屑做那,光說不練的習氣,追溯上去,依然是八旗子弟的本色,一開腔,老氣橫秋,好像個個都是敗落了的貝勒和格格。
每年十月國慶之時,天安門廣場上除了豎起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的畫像之外,還有一幅是孫中山的。但只要你細細體味一下北京人的生活,總覺得他白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