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你三分鐘<br>我想話你知...與洗頭師傅一家做朋友

阻你三分鐘
我想話你知...與洗頭師傅一家做朋友

立法會議員、青年企業家發展局主席梁劉柔芬創立「商校伙伴計劃」,訓練年輕學生學習企業精神;她新辦的義工團體「路進會」(Roads),是希望以網絡平台集思新意念解決社會問題。
撰文:冼麗婷
攝影:陳亮華

傳媒總愛提我是牛仔褲女皇、有數十億身家。問及公事,我只有標準答案:我已經五年沒有過問公司日常事務了。
數月前到美國進行心臟手術,沒有讓朋友來探望;病癒回到香港,除了懂得珍惜健康、審視工作效率、多留一點時間給自己,我更着重與人溝通。以往,我忽略了身邊的朋友、人情;現在,更體會友情是精神食糧。
某程度,我是好shy(害羞)的人,但也很容易了解別人的痛苦,觸動人家的心靈。我有本領把洗頭小師傅鬧到笑,而且跟他一家成為朋友。
………………………………
一年多前,小師傅在髮型屋為我洗頭,他十九歲,說話時有一句沒一句,是典型年輕人無厘頭表達方式。在零碎話裏,我分享他的生活世界,原來他夜蒲飲酒唱K,卻要準時起床,感覺朝十晚八的工作很辛苦。
我問他:「你想點,二十歲唔夠,係唔係二十五歲、三十歲重係咁?將來要阿媽畀錢你使?」沒有方向的年輕人有時容易受教,罵他兩句,他反而笑望着我。
我的年紀是小師傅的三倍,不知道有沒有名人效應,他似乎慢慢改變了生活方式,不久,反過來向我投訴妹妹夜歸。到了後來,小師傅安排我與他的媽媽及妹妹在髮型屋附近的茶餐廳見面,三個女人傾談下來,母女倆說着說着流下眼淚,家庭裏發生的一些問題,在不經不覺中化解了。
………………………………
在商界、學界及其他界別的生活接觸當中,我們經常感覺到香港部份年輕人的「一嚿雲」性格,有人總結其中原因是物質富庶的社會把下一代寵壞了。我認為,做好年輕人的工作是必須要對他們有符合實際的了解、和足夠的耐性。要令他們重新啓動停頓了的腦袋,我一直期望「商校伙伴計劃」可以發揮作用,學習企業精神裏的逆向思維對他們有所幫助;更進一步,是希望他們重拾香港失落已久的「開荒牛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