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地帶:低血壓可致中風中醫療效佳

健康地帶:低血壓可致中風中醫療效佳

高血壓對人體的危害幾乎人人知道,但低血壓卻往往被忽略,有些人以為血壓低就不會中風。其實低血壓也會中風,這屬缺血性中風。有些人血壓雖然不高,但由於腦血管硬化,膽固醇沉積,血管狹窄加上血液粘稠度增高,腦血管便易阻塞而造成中風。有低血壓及腦血管動脈硬化的老人,晚間睡眠時血流減慢,血壓比白天更低,也會導致腦供血不足,而引致「半夜猝中」。有些老人心臟功能不全,不能有效泵血,至腦血管供血不足也可導致中風。

中醫治療副作用小

低血壓是指收縮壓(上壓)低於九十毫米汞柱,舒張壓(下壓)低於六十毫米汞柱,上下壓差少於二十毫米汞柱。本病以頭暈目眩為主要症狀,由於常易合併腦血栓、心肌梗塞等病變,嚴重危害健康,故中老年人,尤其老年低血壓者,應更留意。
祖國醫學沒有低血壓的病名,根據臨床症狀應屬「眩暈」、「心悸」、「虛損」的範疇,中醫治療低血壓療效較好,副作用小,中醫認為低血壓無論何種原因引起,均主要表現為虛症「虛則補之」,總以溫陽益氣為治療大法。
1.若低血壓兼見頭暈眼花、神疲乏力、心悸氣短、指端發涼,是為心陽不足,宜溫通心陽,可用桂枝、肉桂、炙草各三錢泡水代茶。
2.低血壓兼頭暈、心悸氣短、四肢乏力、食慾不振、食後腹脹、畏寒肢冷、易汗出或內臟下垂,此為中氣下陷,治宜建中氣升清陽益氣血,可用北蓍一両、白朮六錢、仙鶴草二両、刺五加一両,水煎代茶或加送服補中益氣丸。
3.低血壓兼見頭暈目眩、腰膝發軟、耳鳴耳聾、健忘失眠、心悸氣短、大便稀爛,此為脾腎兩虛,宜健脾補腎,用北蓍、黃精各一両,黨參、當歸、茯苓、杞子、熟地各五錢,水煎服。
4.若低血壓兼見頭暈眼花、口渴咽乾、失眠多夢、心悸氣短,是為氣陰兩虛,治宜補氣養陰,用花旗參三錢、麥冬五錢、五味子三錢、玉竹一両,水煎服。
湯水方面,可用五爪龍二両,洗淨加紅棗十二個去核,竹絲雞一隻,水適量,煎二小時,食雞飲湯。
撰文:卓健中醫醫療中心黃嫦
逢周二至五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