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我住的地方靠近馬路,印象中從來就沒有安靜過,隔些日子就有掘路工程,水管、煤氣管、電纜……周而復始整了又整,要不,就翻新馬路。現在我住的地方離馬路很遙遠,再也聽不到那種令人瘋癲的高分貝掘路聲,這讓我產生一個錯覺,以為永遠告別了那種煩擾。可是,下了樓,走在行人路上,被迫繞道,才明白,生活在這個地方,我們一生都無法逃離這個近乎荒唐的現實:政府有規劃地破壞,為了有規劃地建設;有規劃地建設,最終被有規劃地破壞。
我渴望住在一座古老的城巿中,小街窄巷,推開窗可以望到地面鋪設的鵝卵石,那些鵝卵石被堆砌出不同的圖案,一圈一圈地輻射開去,就像城巿的年輪。每一顆石子都是有歷史的,每一顆石子都有自己的性格和臉譜,每一顆石子都在述說自己的故事,它們被一代一代的人踩得光滑圓潤,圖案模糊,依稀難辨。走在路上的人熟悉那些石子,就像熟悉自己的身體,知道哪顆石子缺失了一小塊,哪顆石子顏色比較深沉晦暗。我渴望和我居住的地方建立起一種關係,一種長久穩固的關係,一種比較深遠的關係。可是每一次,我還來不及認識路上的階磚,新一輪的掘路工程又開始了,掘路工程結束後,路上的階磚又變了模樣。
我們太急功近利了,急於得到,急於改造,急於「建設」……所以,生活在這個城巿的人如此浮躁。在急於求成的過程中,我們把今天一點點地破壞掉,丟失掉。到了明天,我們會成為沒有歷史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