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香港大學醫學院一項研究發現,吸煙是增加青少年抑鬱症狀的高危因素,抑鬱症狀卻又同時刺激青少年吸煙,兩者之間存在一個相互影響的惡性循環關係。為協助青少年遠離吸煙禍害,香港大學剛試辦全港首條青少年戒煙熱線,期望透過由醫科及護理學系學生出任電話輔導員,以較易接受的朋輩關係,協助青少年戒除煙癮。 記者:蔡建豪
港大醫學院社會醫學系於○二年一月,成功以問卷形式訪問了近一千九百名中一學生,了解他們的吸煙狀況及抑鬱症狀。研究人員在一年後再跟進該批受訪學生,進一步記錄他們吸煙狀況及抑鬱症狀的變化。
研究結果顯示,吸煙學生較從未吸煙學生出現多種抑鬱症狀的額外風險高出五成七,一年後額外風險更超出一倍。研究又揭示吸煙及抑鬱症狀存在互相影響的惡性循環關係,在首階段調查時承認吸煙的受訪者,一年後產生多種抑鬱症狀的機率較非吸煙者高出百分之一百二十;在首階段調查時有多種抑鬱症狀的受訪者,一年後成為吸煙者的機率,也較沒有多種症狀受訪者高五成。
負責研究的港大醫學院社會醫學系系主任林大慶指出,研究發現沒有戒煙意欲或戒煙失敗的吸煙人士,較成功戒煙人士出現更嚴重的抑鬱症狀。他又稱,抑鬱症狀不等如患上抑鬱病,仍需臨床診斷判別。
針對十二至二十五歲青年人的吸煙習慣,港大於本月八日開始試辦一條全港首創的青少年戒煙熱線,期望透過一套完整的電話輔導服務,協助青少年戒煙。輔導服務包括在對話中評估求助者的吸煙習慣及戒煙意願,以及求助者心理狀態。輔導員又會在三個月及半年後跟進求助者戒煙進度,成功戒煙人士在完成輔導後,將獲邀到大學進行簡單身體檢查及唾液測試,以核實成功戒煙。
以朋輩關係鼓勵戒煙
輔導服務並特別訓練二十名港大醫科及護理學系學生,擔任電話輔導員,期望以互信的朋輩關係鼓勵青少年戒煙的決心,並且邀得藝人方力申出任青少年戒煙大使。
港大醫學院護理學系系主任陳肇始說,在熱線試辦的首兩周內,共接獲六十六個求助來電,成功處理了二十二宗個案,其中兩成五求助者更屬吸煙青少年的父母及朋友,查詢有關轉介接受戒煙服務的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