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中國外滙交易中心昨公布,首批總數共9家外資行,成為內地銀行間遠期外滙市場會員;連同3大國有銀行及交通銀行(3328)、中信實業等兩家內地銀行計算,會員銀行數目增至14家,生效日期追溯至上周三(8月24日)開始。另外,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對英國《金融時報》表示,「人民幣滙率機制改革不是一次性的調整」,雖然他拒絕就人民幣在全面市場力量主導下,浮動設定時限,但指「外界亦不應假定這個過程會非常緩慢」。
人行公布今日人民幣中間交易價為每美元兌8.0954,是人民幣滙率調整以來的最強水平,每百港元則兌104.16人民幣。1年人民幣不交收遠期滙率,保持在7.81至7.83水平。
《中國貨幣網》昨刊登公告,9家新加入成為期滙市場成員的外資行上海分行,分別為滙豐、渣打、花旗、瑞士信貸第一波士頓、法國興業、德意志、荷蘭商業、瑞穗實業,及蒙特利爾銀行廣州分行(見表)。目前除3家國有銀行外,蒙特利爾已開始在期滙市場參與報價,合約品種包括1周、2個月、3個月及6個月。
人民幣調整非一次過
對於人民幣滙率調整,周小川在訪問中表示,一個有管理的浮動滙率已經開始運行,意味着滙率變動會由市場力量帶動。被問及目前容許每日上下0.3%波幅何時擴闊,他拒絕設下時間表,雖然「在初期變動可能看似很小」,但最重要是已邁出浮動的第一步,「假以時日,市場力量所扮演的角色會日益重要」。他又指出,刻下中國優先處理的議程,是如何提高本土需求增長,以減低經常帳盈餘。
近期海外傳出人民幣將於短期內再度升值,內地媒體引述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長李揚表示,「人民幣升值2%只是一次,下一步升值還沒考慮」,不過隨着人民幣機制改革,要求利率市場化的改革亦會進一步加快。人行行長助理馬德倫在一公開合表示,下一次的滙率調整,每天每時都在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