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叔理財:格老潑冷水反利美經濟

陸叔理財:格老潑冷水反利美經濟

有時候,格老講1句,好過布殊講10句。格老的一言一行,對美國甚至於環球金融市場都帶來舉足輕重的影響力。平心而論,格老的言論之所以具影響力,是他有一股「先天下之憂而憂」的洞察力。
或者我們已習慣了把加息與通脹掛鈎,但近半年市場討論加息,都是要防患於未然。試想想,以目前的客觀環境,有甚麼可以促使通脹重現?
自從中國成為世界工廠,而其他發展中國家作為二線的生產基地後,美國由生產面所引發的通脹威脅已大大減輕。至於油價高企,對經濟的確是一枚計時炸彈,不過,美國近年一直以出口第三產業(如知識產權、高科技產品)作為帶動經濟的火車頭,石油價格高企所引發的生產成本通脹,未必如想像般嚴重。
回顧70年代的石油危機,燃料成本佔家庭的經濟開支比例為8%,而目前有關的開支比重已降至5%;況且,目前70美元1桶的油價,經過通脹調節,仍未及得上70年代般高,對美國經濟的實際影響,可能比預期為小。所以一直以來,格老在談論通脹的根源所在時,對油價上升的影響,亦只是輕輕的帶過。格老論經濟問題,很少一針見血地指出問題所在。

背後兩大動機
然而,今次格老斬釘截鐵地指出樓市過熱問題,是否表示他擔心美國經濟會由樓市一手刺爆?我覺得今次格老明確指出樓市問題,背後有兩大動機:第一、純粹是以「出口術」的方式來為樓市降溫;第二、加深市場對加息的敏感度。事實上,美國連續加息多次,不少人已視之為例行公事,有的更認為在正常的情況下,聯邦基金利率可升至4厘至4.25厘的水平,所以市場對加息的反應不會太大。既然如此,倒不如換個方式來向市場發出訊息,加深市場對美國經濟的警覺性。
平情而論,表面看來美國經濟近年沒有多大問題,但不能忽視的是市場已不再像以前般一面倒的看好其前景,過去1年不論甚麼時候,總是好淡意見參半。這反映出美國在風光背後,隱藏着不少暗湧。
所以格老以一盤冷水來提高市場的警覺,或比直接加息來得更有效。
陳永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