賢仔案兇手是隻活棋 - 陶傑

賢仔案兇手是隻活棋 - 陶傑

梨木樹血案,受害人賢仔,做夢也不會想到自己會身逢此等巨逆;做夢也想不到,自己竟然會成為「社會和諧」的一帖催化劑。
因為六百萬市民,人人「呼喚賢仔」,從曾蔭權這位「特首香港仔」,到義助警方在江湖緝兇的各路「蠱惑仔」(由民主黨到維園阿伯,各行各業,不分左右富貧),人同此心。個個都想把斬傷「賢仔」的兇手主謀與刀手殺千刀,一夜之間,「賢仔」成為繼陳方安生之後的「香港良心」。
「賢仔案」有助社會階層化解分歧,消融對立,其兇手及主謀,是「眾人皆曰可殺」的過街老鼠。香港開埠以來,除了「六四」時百萬人大遊行,高呼「打倒李×」時的那個主角「李×」,短暫地做過「賢仔案」中刀手的「角色」(說是「短暫」,因為其中許多「愛國」人士,一時「不明真相」,很快地,他們終於告訴自己:「六四」之李×奉鄧小平之命採取「果斷措施」是「挽救國家」的義舉,因此而改為「堅決擁護解放軍平暴」)。斬傷賢仔的刀手,必定做夢也想不到,自己一夜之間,地位晉升到一九八九年那位宣布戒嚴令的中國國務院總理,還隨時有「才女」提出offer:「邊個隊冧佢,我願意免費陪他睡一夜」呢,你說,如此「福氣」,兇手是不是幾生修來的呢?
因此,「賢仔案」的刀手和主謀,實是特區建構「和諧社會」、達成「大和解」的關鍵人物,這已經是政治,而不僅僅是治安。一個政治家,定必要慎用此一「來之不易」的變局,有如布殊利用尚未活捉的拉登(有人說是故意讓拉登漏網)乘勢擴大美國軍事勢力,在全球駐軍。

因此,警方既已自稱「鎖定」了真兇,收窄天羅地網,就應該維持香港人高昂的情緒和士氣,應先故意不下手逮捕,或者是秘密一網打盡了,收藏起來,暫不公布。
先不公布,特首和警務處長就有戲可唱了。例如曾爵士可以發表演說,語氣激越,誇下巨型海口:「我用生命向市民保證,真兇一定會捉到」,然後製造懸疑感,把社會的民氣推向一個「有建設性」的高潮。
最後,選擇在施政報告公布前一天,宣布賢仔案的主從犯已一概落網。曾特首用生命和鮮血許下的承諾實現了。施政報告即使「冇內容、冇糖派、冇料到」,市民這時還會關心嗎?必要時,吩咐警務處長李明逵,在鬧市油尖旺押送兇手時,故意放水,讓兇手逃脫,然後讓小販和路人一齊奮起,把兇手再次捉獲,群毆半小時,再重新押上警車。
政府的聲望,會上升至少十點。這就叫做政治。殖民地時代,英國人一定懂得這樣玩,「港人治港」呢?一定不會。這是令人「睇死」香港在九七後「一定唔得」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