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島變生態區

垃圾島變生態區

污糟邋遢的垃圾跟生態旅遊本是風馬牛不相及,但新加坡政府卻成功將兩者聯繫起來,在海中心築起全球首個用垃圾堆成的島嶼實馬高(Semakau),島上不但沒有臭味,而且水清沙幼,完全是一個風光明媚的旅遊勝地。

吸引55種鳥類

耗資近二十九億港元興建的實馬高島,位於新加坡以南八公里的水域,距離市中心約二十分鐘的船程,面積大約三點五平方公里,可以容納六千三百萬立方米的垃圾,足以應付新加坡未來四十年的需要。逾八成被送來的一千四百噸垃圾都是焚化後的灰燼,污染性較低,工人會用肥沃的泥土,掩埋所有堆填的垃圾。
實馬高島自一九九九年啟用以來,新加坡環境局努力在島上種滿了紅樹林和草地,吸引了五十五種不同品種的鳥類,包括瀕危的巨嘴鷺,專家又在附近的海域發現一種罕見的海草、鱈魚和鯊魚的蹤影,珊瑚礁也未見死亡。島上紅樹林是生態環境的指標,若有樹葉大規模脫落或變黃,即表示當地水質可能受到污染。
新加坡政府上月中開放了賽馬高島,但由於堆填活動未有間斷,故暫時只會批准三個團體的會員登島,進行例如垂釣等指定消閒活動。不過,曾經隨團到島上遊覽觀島的何夏州博士(譯音)感慨地說:「堆填區愈大,土生的動物和潮間帶海洋生物便會愈少,我們不應該支持堆填有益生態多元化的思想。」
法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