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長和系公布中期業績,除了這兩重磅股的盈利備受關注外,同時出現了一小插曲,被廣泛報道,這便是和記黃埔(013)董事總經理霍建寧及其財務董事陸法蘭齊齊反駁美資大行花旗(Citigroup)看淡和黃盈利的研究報告,並指其分析員無做功課、唔識計數。
駁斥分析員事件,在筆者印象中最深刻的當然是早年港府某高官(好像是煲呔)大罵「二流分析員」,成為一時名句。其次便是在97年間,合和(054)的主席亦曾對某些外資分析員的評論大表不滿。粗略回顧隨後事態的演變,察覺個別分析員的看淡分析,並非全不正確。
相信各位讀者亦有興趣知道,在眾多美資大行的研究推介中,究竟哪間大行最準?上周筆者剛巧看到一份由美國「ZackInvestmentResearch」研究公司,就美國13間大證券行的推介作了一詳盡調查,研究哪一間較準,哪一間較不準。這次Zacks是以這13間大行建議給客戶的重點投資組合(FocusLists)或ModelPortfolios,在過去半年、1年、3年及5年的平均回報。
根據Zacks的研究,在本年上半年選股建議中,成績最佳的為BankofAmerica,平均回報達7.95%;第2位為MorganStanley;第3名為MerrillLynch;第4位為高盛(GoldmanSachs);第5名則為Citigroup,其平均回報僅得3.6%。
花旗高盛表現較佳
至於這13間大行的投資建議,在過去1年(2004年6月-2005年6月)的平均回報,表現最佳的為MerrillLynch,其平均回報為16.72%;第2位為CreditSuiss;第3位為MorganKeegan;第4位為GoldmanSachs;第5位則為Citigroup,其選股平均回報亦不太差,達15.04%。
Citigroup的選股成績雖然在過去半年及過去1年,平均回報不太驕人,僅排第5位,但若以過去3年(2002年6月至2005年6月)的選股成績來看,則Citigroup頗為不俗,平均回報達55%!可是若以過去5年的平均回報計算,Citigroup則5名不入,並錄得-9.4%的回報!
綜合而論,根據Zacks的調查,以半年、1年、3年及5年的平均選股成績來計算,沒有一間大行能同時打入這4項的首5名,但若以半年、1年及3年選股成績來看,則僅得Citigroup及GoldmanSachs能同時位列這4項的首5名之列。若以此來看這兩大行的研究報告,應頗具參考價值。上述資料乃來自8月22日的《Barron's》。
譚紹興
電郵:[email protected]
作者譚紹興為證監會持牌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