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論:「吃魚秀」不能挽回公眾信心 - 盧峯

蘋論:「吃魚秀」不能挽回公眾信心 - 盧峯

特首及一眾局長的「吃魚秀」實在來的太早了。就在特首曾蔭權先生以淡水魚大宴高官、議員及淡水魚批發零售界,為淡水魚市場打氣之際,特區政府又在輸港淡水魚中驗出孔雀石綠的成份,內地當局在昨天迅速停止淡水魚出口到香港,令淡水魚業界要提早一天休市。換言之,輸港淡水魚的質檢問題、安全問題、含致癌物質問題根本還沒有解決,曾先生及周一嶽局長急急要為淡水魚「平反」、急於要說服市民淡水魚可以安全食用不是白費氣力、枉花心機嗎?
在特區政府不斷要求內地加強監管輸港淡水魚、在內地部門雷厲風行加強抽驗輸港淡水魚後依然發現輸港魚類含有孔雀石綠實在讓人震驚,因為這說明內地使用孔雀石綠絕不是個別或少數魚場的問題,而是非常普遍的現象、而是禁之不絕的現象,甚至在政府三令五申禁止使用後依然有人鋌而走險、依然有人希望蒙混過關。像這種視禁令如無物、視消費者健康如無物的做法,怎可能不打擊港人食用淡水魚的信心呢?

此外,在抽驗中再發現輸港淡水魚含孔雀石綠說明內地的抽驗制度、內地的監管措施仍然有漏洞、仍然未能收效,以致仍有漏網毒魚流進香港,流入市場。而且,內地為了加強檢查已大幅減少輸港淡水魚的數量,近幾天的來貨只有平時的兩、三成左右;若果內地質檢當局連有限的、連兩、三成的輸出量也無法把好關、也未能保證不含孔雀石綠,當輸港的淡水魚量逐步上升甚至回復正常時,不是將有更多的漏網毒魚、不是將有更多含孔雀石綠的淡水魚進入香港嗎?這教香港市民怎能放心呢?
我們當然明白特區政府希望盡快令淡水魚市場恢復正常、希望盡快令市民恢復食淡水魚的信心;但正如我們在上周六指出,任何食物危機不管是瘋牛症後的牛肉、不管是禽流感後的活雞都需要一段時間才可能過去,市民心中的陰影也要一段時間才能消除,政府要急也是急不來的。更何況輸港淡水魚的安全性依然有問題、更何況輸港淡水魚的質檢制度仍未完備,在這樣的情況下,特首及一眾高官即使做甚麼「吃魚秀」都是無濟於事的,甚至可能弄巧反拙。我們認為,目前最迫切的依然是加強抽驗、依然是促使內地當局嚴格執行食物安全規定。只有當市民看到抽驗的成果令人滿意、只有當市民看到內地質檢制度發揮作用,他們食用淡水魚的信心才會恢復,淡水魚市場才可能回復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