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地下鐵路部份車站出現天花剝落、鋼筋外露、牆壁滲水等問題,有工程師認為地鐵開始老化;地鐵公司承認是地下水滲漏造成,其中以港島線情況最嚴重,但強調無損地鐵結構安全。地鐵首次與港大合作,採用三百六十度「隧道視像系統探測裝置」,加快搜尋行車管道石屎爆裂及滲水位置,以安排緊急維修保養。 記者:林社炳
本港近日連場暴雨,部份地鐵車站月台出現天花滴水、鋼筋外露及牆壁滲水的問題,特別是北角地鐵站,乘客轉車通道的天花板不難看見發霉水迹,天花板也有多處鋼筋外露,牆邊鋪有毛巾布條吸水、月台更放置了水桶盛載滴水。有地鐵乘客指,這種情況已持續了好一段時間。
結構沒有大問題
香港工程師學會會長黃澤恩視察後指出,北角地鐵站一九八四年落成啟用,至今已有二十年,難免有老化現象,特別是北角地鐵站深入地底,地下水滲入石屎內層的微細裂隙,令鋼筋氧化,體積膨脹,導致石屎外層受壓出現裂痕,相信只要維修保養,結構安全不會有大問題。
地鐵公司署理基建經理梁泉材接受訪問時承認,地鐵港島線接近海港,車站愈深入地底,承受地下水及海水侵蝕的壓力愈大。他指出,興建地鐵時已預計有滲水現象,因此在牆壁與原有管道間留有排水道。
他又指,北角地鐵站深入地底三十公尺,因此滲水及石屎剝落較易被市民察覺,其他部份地鐵站也有類似情況,其中北角站、銅鑼灣站及中環香港站,被列入優先維修工程計劃,並結構安全沒有問題。每年地鐵整體維修費高達五億元,單是結構維修便佔去七千萬元。
梁泉材解釋,維修隊伍待每晚地鐵停止服務後,會派員清除有剝落危險、可能會傷及乘客的石屎表層,繼而除去鋼筋鐵銹,打磨光滑,加上保護膜,重新鋪上石屎。他說:「地鐵維修就好似自己屋企咁,最初住落會髹下油,住得耐就會大裝修。」但他不認為地鐵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