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特首曾蔭權將在十月施政報告中,公布培養政治人才構思,包括為現時問責官員設立班底的具體安排。據知政務司司長許仕仁曾向政界中人透露,長遠而言一定要大幅擴展問責局長辦公室的官員人數及職位,令問責局長有足夠人手研究及制訂政策工作。不過因資源問題,政府傾向先增設政治任命的副局長和助理局長兩個職位,作擴充問責官員的「試金石」。 記者:呂焯均、莫劍弦
曾蔭權及許仕仁均認為,香港要培養更多政治人才,許更會在明年初發出培養政治人才諮詢文件。據悉,曾蔭權已指示三個部門共同研究,中央政策組和政制事務局要收集外國政黨政治和部長制的資料,吸取外國經驗制訂本港問責制未來發展。由於問責制會進一步影響政務主任職系,故由公務員事務局評估會帶來的影響,及如何與公務員磨合。
有曾與許仕仁討論過擴充問責班子的政界人士透露,許認為問責局長旗下應有更多人協助制訂政策。「佢認為要有一班人,唔係一兩個人幫個局長」,形式類似外國部長辦公室,有其直屬官員負責做研究、制訂及推銷政策工作,人數可以多達十多人。但因政府資源有限,港府初步構思,各個政策局初期最多只能增添一至兩個問責官員職位,包括一名副局長和一名助理局長或局長助理。
立會議員張文光指,不止一個問責官員向他抱怨,手下無兵無將,要經常單打獨鬥,所以他們均認為政府要擴大問責班子,就一定要找更多人加入問責官員隊伍。
短期內難以做到
張文光稱:「佢哋(問責官員)認為,問責局長辦公室要有能力做政策研究同埋政策制訂嘅能力,唔可以吓吓靠公務員」,但這難免會涉及資源及公務員會否反對,所以未必可短期內做到。
至於日後如何物色人選出任,有政界人士稱,許仕仁想在現行公務員隊伍中提升。「其實有啲常任、副秘書長去到四、五十歲,就算早幾年後退休,在政界仍然好年輕,若果佢選擇提早幾年走,轉做問責官,第日喺政途上隨時可以更上一層樓。」
雖然親政府政黨希望安排黨員做問責官,但據悉連個別中央官員,也質疑這些政黨人才是否優於公務員。有全國政協透露,有中方官員向他抱怨,親北京政團回歸八年來,也培養不到一個政治領袖,有港府官員訪京時,聽到不止一名京官批評本港政黨表現的水平低。
科大社會科學部助理教授馬嶽認為,若由一些快將退休資深政務官任問責官員,未嘗不是好事,因為他們年齡大多在四、五十歲左右,仍有精力才做最少五年才退休,而且也為優秀公務員提供一個出路,毋須退休後一定要到商界發展,引起利益衝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