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訊四圍炳:資訊科技業殺出鴨寮街

傳訊四圍炳:資訊科技業殺出鴨寮街

又是一年一度舉行的「香港電腦通訊節」,今年大會來多了一點新的搞作,請來了靚仔靚女明星充當IT大使,搶了不少風頭,吸引各大報章花了不少篇幅報道。不過,如果仔細閱讀報道內容,就會發現美麗的外殼背後,所謂的「電腦通訊節」還不是被包裝為「大平賣」、「大清貨」的廉價掃貨場,並非甚麼高新資訊科技和創意工業展示的場合。這個由香港電腦商會及深水埗區議會主辦的活動,雖然已經殺出「高登黃金」,踏足會展,但仍然不脫一副「鴨寮街」賣平貨的德行。這個可能正是香港資訊科技業的寫照。

成本結構不改難有進步

周前,筆者曾引述調查指資訊科技業「錢途無限」,但上周則另有一項公布出現,但論調卻全完相反。報道指出,香港資訊科技經理的收入,在全球36個國家或地區中排名第8位,年薪達76萬元。不過,香港資訊科技從業員近年供過於求,高級員工的收入已較2000年時下降一至兩成。筆者相信,香港排名仍佔高位,主要是因為港幣相對其他亞洲貨幣偏強所致;而且本港金融中心仍在,金融業資訊科技經理的職位暫可保住。不過,如果我們的成本結構仍是老樣子,產業結構卻是「鴨寮街」模式,這種日子不能守得很久。
最近,引起軒然大波的考評局計錯分事件,最為筆者關注的並非這個錯得離譜的胡里胡塗,而是首先要人頭落地的竟是資訊科技部門的員工。
筆者不會曉得考評局計錯分事件的來龍去脈,也不知道局內的權力鬥爭形勢。不過,考評局根本不去做最基本的調查,便一口咬定是人為錯誤,更要資訊科技部的員工背黑鍋,實屬想把管理問題矮化為技術問題的瞞天過海劣行。考評局年年出事「鑊鑊甘」,難道只會是一個部門數名員工的問題嗎?諉過資訊科技只會令人反感。

提高業界形象知易行難

還記得,無論是資訊科技的商會或是議會的界別代議仕,皆曾將提高業界的形象為己任,不過說說容易,要做困難。雖然不少科技人默默耕耘多年,但都是那麼出名的IT人、甚麼博士闖的禍,暴發戶或不務正業的惡名總是跟着IT兩個字,也算是這個行業的不幸。
侯聯貴
電郵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