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特首新政府的蜜月期看來真的結束了,除了他要裝修禮賓府、動用30萬公帑加建魚池一事被無聊政客上綱上線之外,就連蝦兵蟹將(是真的魚蝦蟹,不是指救生員)也都造反了。
最無辜的是衞生福利及食物局局長周一嶽,一覺醒來發覺自己人如其名,真的變了每「周一鑊」:剛剛以為禽流感沒有影響到香港,就來了染上豬鏈球菌的四川豬肉,接着有含孔雀石綠的「加料」鰻魚,然後是有炭疽菌的瀋陽牛肉以及會致癌的廣東淡水魚……一時之間豬、雞、牛、魚都相繼出事,真是難為了本港一眾「縱橫街市」數十年的家庭「煮」婦,要去做無餸之炊。
其實大陸的問題食物又何止上述數例,在經濟發展起來之後,當局並沒有注意商業道德的教育,因此部份無良商人濫用抗生素和雌激素去飼養禽畜水產,早已不是新聞。
為市民的健康着想,香港的街市早就應該「分散投資」,增加從東南亞及澳洲等地的副食品,減少對內地的依賴。
「五冇」工廠束手待斃
中國經濟發展太快,出問題的又豈止食品一環,從去年開始,最先發展起來的珠三角地區,廠家就出現了「四無」的情況,那就是冇水、冇電、冇人(勞工)以及冇利潤,近期再加多一項──冇油,成了「五冇」工廠。以玩具業為例,油價高企已令原材料成本上漲了6成,但面對沃爾瑪(Walmart)等大客又無法將製成品加價,結果單是在廣東省已有3成小玩具廠倒閉,剩下的也大多無利可圖,如不想辦法收縮或轉型,就只有等死了。
石油是現代經濟的血液,目前油價高企尚未刺激到美國通脹重燃,但已造成中國廣東的油荒,並已蔓延到昆明、青島、上海等地,大有席捲全國之勢,各地都是汽車大排長龍等入油的「奇景」。
一場油荒徹底暴露了中國這個「世界工廠」在能源供應上的弱點,就是沒有足夠的石油儲備,而中央對油價的管制則嚴重扭曲了石油的產、供、銷關係,使地方政府對油荒束手無策。
幸好問題不是在戰爭等非常時期發生,現在仍是「亡羊補牢、未為晚也」,首先應開放價格管制,然後逐步打破兩大石油集團對能源供應的壟斷地位,引入良性競爭;而在對內進行體制改革以及加速開發油氣田的同時,對外也要多搞能源方面的合作,包括收購海外油公司,才是確保經濟發展「血液」流暢的長久之計。
姚謙 時富泛德財策研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