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石油(857)股價由高位7.45元回落至近日低位6.25元,拖累H股指數亦由8月中的高位5500點開始回落。其實,除了中石油股價及H股指數在這段期間的變化較明顯之外,其他H股(特別是國企股)的表現亦異常飄忽。這不但與市場投資環境有關,政策因素亦是另一關鍵,由於這個因素往往較難預估,因此,部份投資者一向對國企股不敢沾手。
無可否認,國企股股價往往受到中國政府的政策影響而顯得較波動,但並不能就此而抹煞其投資價值。其實,不論買賣藍籌、紅籌或國企股,筆者均認為應先從基本因素分析入手,但投資國企股則要額外明白到「政策風險」。由於中國經濟及個別行業發展仍需不少政策配合,因此,相對於投資其他股份時,國企股股價受政策改變的影響亦較頻密,人民幣滙率改動便是其中一個例子。投資者必須清楚明白這個道理,才可減少市場對新政策的敏感反應而對閣下的投資造成不必要影響。
以近期市場關注的「上市公司股權分置」問題為例,根據中國政府相關部門的最新公布,內地上市公司股權分置計劃將全面推行,若A股上市公司同時發行H股及B股,將由A股市場相關股東協商解決股權分置問題,這個指引發布後,市場即時反應是H股股東沒有「話事權」及不獲得任何補償,令H股股價即時下挫,個別投資者甚至「先行一步」,猜測哪隻H股將率先成為股權分置對象,即時沽貨離場。
勿被市場情緒牽着走
其實,「政策因素」亦非如洪水猛獸,投資者應避免被市場的誤解分析所牽制,在這個時候,應先讓自己冷靜下來,不宜即時因為這些因素被視為利淡而跟風沽貨,更不宜因為這些因素被視為利好而盲目追入。其實,股權分置指引所顯示出來的,只是將內地不流通股份轉化為A股,H股流通股份數量及股權不致被攤薄,市場的即時負面反應是對政策未清楚了解所致。當然,筆者認為這並非股權分置政策對國企股影響的結局,細節內容究竟如何影響,作為H股投資者必須繼續跟進,最低限度,投資者對政策有較多了解,已可避免市場對該政策的混亂演繹而令投資損失。這亦正正說明買賣H股的政策風險所在。
筆者通常對內地政策出台所抱的態度是分析政策推出的目的,反覆了解當中的細節或進一步可能推出的政策細則,其中一個可參考的例子便是市場對內地成品油價格政策的憧憬,雖然新政策料有助減輕中石化(386)及鎮海煉化(1128)經營成本上升的壓力,但投資者不可忽略成品油價格始終由政府制訂,若最終落實的價格調整幅度有限,上述兩股股價亦難免短暫調整。
熊麗萍 滙業財經集團證券部主管
作者熊麗萍為證監會持牌人士,本文所提及之上市法團,作者及其有聯繫者目前並無擁有財務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