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為預防禽流感爆發,全球均在搶購抗流感藥「奧司他韋(又稱特敏福)」(Oseltamivir);本港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早已分階段訂購,但首批未能在預期的年底付運來港。香港大學醫學院聯同其他亞洲地區專家研究發現,另一種抗流感藥「扎那米偉」(Zanamivir),藥效與奧司他韋相若,副作用更較少,故建議各地應同時貯備扎那米偉作抗流感藥之一。 記者:盧文烈、梁洵瑜
包括香港在內的超過二十五個國家或地區,都爭相搶購及貯備大量奧司他韋,為禽流感一旦爆發作好準備。但香港大學醫學院與亞洲多個地區的專家在最新一期國際權威醫學期刊《刺針》發表的報告建議,各國政府應同時考慮貯備扎那米偉,因為這藥與奧司他韋相比,副作用較少,服用後不會出現惡心、嘔吐、腹瀉、支氣管炎及頭痛症狀,而暫時也未見存在抗藥性問題。價格方面,服用扎那米偉五日療程只需一百四十元,較奧司他韋的一百八十元便宜兩成二。
此外,報告就社區一旦爆發禽流感提出多項應變措施建議,包括當局應盡力確保病人在發病四十八小時內獲得抗流感藥物;而各國政府應盡早部署臨床藥物測試,如測試兩種抗流感藥物聯合使用,以及加入其他新藥物的療效。
專家促加入新藥
專家又稱,由於現時的抗流感藥多在歐美生產,未必能及時運往亞洲應付所需,因此建議應同時在亞太地區進行生產抗流感藥。港大醫學院內科學系教授曾華德說,雖然本港成為爆發禽流感源發地的機率不高,但港府亦應做足預防應變措施,包括確保疫症爆發時有足夠醫護人員應付。
本港在制訂預防禽流感及大型流感的措施,包括分階段購入二千萬粒奧司他韋,衞生防護中心主管梁栢賢指,雖然藥廠已趕製藥物,但仍未能滿足各國需求,而在本港多番要求藥廠及早付運,甚至致函瑞士藥廠總部,但首批藥物仍未能在預期的年底抵港。
明年初始能抵港
他說,藥廠已承諾在明年初會有一百萬粒奧司他韋來港,首季則會有四百萬粒來港,而現時本港仍有三百七十萬粒存貨;並因應美國疾病控制及預防中心與該中心的科學委員會建議,購買另一種抗流感藥扎那米偉吸劑,預料數目約二百萬支,佔總抗流感藥物的一成,預計年底分批來港,但香港仍以奧司他韋為主流抗流感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