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己知彼,百戰百勝。」這句老掉牙的話,卻是投資場上的真理。在投資前必要先了解甚麼是風險,並計算個人承受風險的能力。甚麼是風險呢?其實由開始投資到獲取回報期間,所有不確定而影響回報的因素,均會構成風險。換句話說,風險是為獲得潛在投資回報過程中的代價。
投資可賺可蝕。每個投資者都想贏,但未必人人都有敢輸的心理質素。假如市場升跌起伏會令你茶飯不思,甚至影響工作情緒,便不要勉強自己──選擇儲蓄保險、債券或平衡基金等中至低度風險的投資工具便好了。寧可降低投資回報要求,勤儉些、多儲錢,一樣可達成目標。
即使你覺得自己具備冒險精神,在投資前,也請先衡量自己是否符合承受高風險的條件。
首先是時間。恒指在這3年間由12000點起步,曾跌至8400多點,最近又高見15000點以上水平,證明短線市場可以非常波動,但長線而言,股市走勢卻始終向上。恒指在過去20年每年平均複式增長達11%,只要投資時間夠長,中途的波幅可以置之不理。
長短線處理不同
若短期要動用資金,如3年內要買樓結婚,便應乖乖的把儲蓄留在存款戶口。堅決要投資的話,亦只可考慮存款證、外滙基金票據或短期美國國庫債券等低風險工具,息率雖只有約3至4厘,卻足以跑贏通脹。如果是以退休為目標的儲蓄投資,則可進取一點。例如距離退休時間仍有逾20年的話,增長型股票或基金,均是較佳的選擇。
其次是財政狀況。試試拿出計算機,認真點算一下自己有多少資產(不包括自住物業)及負債,以得出淨資產數額。舉例說,存款、債券和股票等資產加起來有100萬元,另有80萬元貸款未償還,即淨資產只有20萬元。換句話說,資產價格只消下跌兩成,便會淪為負資產。
冒險先要講本錢
不少投資者一直高估了自己承擔損失的能力。例如上有高堂下有妻兒要養、工作或生意收入不穩定,甚至經常外出公幹,其實都沒有太多本錢去冒險。就算你像唐吉訶德般勇敢,亦請對高風險投資項目抱謹慎態度。
投資不是合起雙眼賭運氣的遊戲。認股證及期貨等較高風險的投資產品,原理及操作通常都較複雜,投資新手切勿未學行先學跑,要先進修好理財知識、多看投資書籍和留意財經新聞,由小注買賣股票及債券開始,累積經驗後,才可挑戰高難度。
大部份保險公司及銀行都樂意免費替客戶評估個人風險承受能力,但假如你每次聽到投資理論都禁不住打呵欠,倒不如順道找個有經驗的理財顧問,揀選往績優良的基金,將財富交給專業人士管理吧!
MLC萬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