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私家醫生李世澧今年五月被揭發懷疑配錯藥事件,令私家診所助理的藥物知識水平備受質疑,所以教育統籌局計劃年底推出醫療護理課程,供現職醫護人員報讀,提供逾六千個學額,其中七成費用由政府資助,但有病人組織代表認為培訓費用應屬診所經營成本,反對政府以公帑津貼私人巿場。有業內人士批評,以大幅補貼來吸引診所助理報讀並不公平。 記者:張嘉雯
教統局技能提升計劃正籌劃醫療護理業第一期課程,開辦二十八項課程,內容包括診所醫護人員配藥技巧、中藥從業員基礎培訓、護理人員醫藥基礎認識等,供私營診所的助理或護理人員修讀。該局表示,計劃尚在投標階段,細節將於下月中落實,實際需動用的津貼金額未定。據了解,有院校預計開辦三十班配藥課程,提供十五小時的訓練,學員在完成課程後要參加筆試。
應盡快醫藥分家
社區組織協會病人權益組織幹事彭鴻昌稱,診所助理的培訓費用屬經營成本,應由僱主承擔,「呢盤都係生意,我唔係好明點解要用公帑嚟支付培訓費用,咁樣做即係變相透過公帑津貼私人巿場。」他認為要杜絕配錯藥事件,最重要是盡快實行醫藥分家,只是一個課程並不能令配錯藥的風險減低。
有業內人士批評,港府在配錯藥事件後「亡羊補牢」,匆匆推出高資助課程,有浪費公帑之嫌;又指診所乃私人經營,培訓費用應由僱主或僱主與僱員合力承擔。
不同意浪費公帑
代表衞生服務界的立法會議員李國麟說,有關課程的對象是病房助理及其他病房支援技工,旨在提升質素,故不同意是浪費公帑。另一議員張文光稱,配藥程序牽涉公眾利益,政府有必要在短期內提高護理人員的水平,以資助吸引人報讀無可厚非。警方稱,李世澧涉配錯藥一案仍在調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