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百樂酒店西餐廳涉及的食物中毒個案,昨日再多二十人不適,令連日來已有四十人在該酒店的西餐廳進食後出現屙嘔,患者主要吃過魚生及壽司等食物,懷疑感染副溶血性弧菌。今年上半年本港發生近五百宗食物中毒個案,較去年同期大幅上升九成,副溶血性弧菌是近年食物中毒個案的頭號致病原。
食環署昨續派員調查
衞生署發言人表示,昨日有七組人合共二十人,曾在百樂酒店西餐廳進食後不適,包括九男十一女,年齡介乎十一至六十六歲,患者分別於本月二十至二十二日在該西餐廳吃過三文魚刺身及壽司等,其中七人到急症室求診,當中一人進入浸會醫院治療,情況穩定;連同前日的二十名患者,至今有四十人在該處進食後不適。
食物環境衞生署前日下令該食肆停業,署方昨日繼續派員調查,有關食肆須在調查完成及各項衞生條件合乎署方要求才可獲解封。
本港今年上半年食物中毒個案急升一倍,達五百宗個案,涉及一千八百多人進食後不適,較去年同期的二百六十宗上升九成,前年只有一百四十多宗個案,涉及六百多人;而衞生署分析食物中毒個案致病源,主要是細菌性致病,其次是病毒。
應減少食魚生及生蠔
其實,近年因進食海產而出現食物中毒個案屢見不鮮,據食環署資料顯示,在一九九九至二○○三年間,呈報和經證實是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的事故共有五百五十二宗,染病人數為二千七百二十五人。在這五百多宗事故中,五成六即共三百一十三宗是因進食海產所致。
副溶血性弧菌主要存在於海產中,涉及該菌引食物中毒的主要成因,六成是因為沒有徹底煮熟食物,兩成三是交叉污染所致。
傳染病科醫生勞永樂呼籲市民,應盡量減少進食魚生及生蠔這類高危食物,除副溶血性弧菌外,海產並可含有引致霍亂的霍亂弧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