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靜脈曲張風險女高男四倍

下肢靜脈曲張風險女高男四倍

【本報訊】很多人出現下肢靜脈曲張,不僅影響外觀,有時更會導致半夜抽筋、腫、脹、癢及痛。台灣柳奇美醫院提醒大家,長時間維持一個姿勢、長時間站着工作或坐着工作的人,均要小心;而女性罹患此病的比率是男性的四倍。
該院心臟血管外科主任李秋陽稱,下肢靜脈曲張可觀察腿上是否有青一塊、紫一塊、青一條、紫一條、彎彎曲曲、密密麻麻地像蚯蚓般,這是因為腿部血液無法順利送往心臟,淤積在腿部靜脈,產生靜脈擴張變形所致。
形成靜脈曲張的原因很多,長時間維持一個姿勢的人,容易下肢靜脈曲張,罹患年齡層從二十歲至七十五歲都有,而平均發病年齡為三十五歲,男女比率是一比四。
長時間站着或坐着工作的人,容易有靜脈曲張的現象,常常出現在醫生、護士、醫護人員、美容美髮業、空中機艙服務員、老師、百貨業、警察、銀行職員、會計、司機等身上。此外,需要搬運重物、懷孕、遺傳、荷爾蒙用藥等,也會增加出現靜脈曲張的風險。

適當運動可改善

李秋陽又稱,檢測自己是否有靜脈曲張很容易,只要靜止站立十分鐘,觀察並記錄腿部鼓脹的靜脈及蜘蛛狀的紅或青紫色血管擴張,注意是否有腫脹。
治療靜脈曲張,要適當運動,避免久站或久坐不動,讓血液循環,若是過於嚴重,就要透過手術予以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