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花旗銀行進行了一個有關港人持有流動現金的調查。結果發現,持有少於10萬元現金的人士約有38.4萬、10-30萬元的有50.3萬人、30-50萬元的有9萬人,而50萬元以上的有7萬人。根據這個調查報告,持有大量現金的人士不算太多。而早前花旗銀行亦作過一項有關流動資產的調查,擁有過百萬流動資產人士的數目,與是次調查中擁有50萬元現金的人數也相差不太遠,顯示兩個調查有着密切關係。
審慎的理財哲學會建議,一個家庭應有6個月開支的現金儲備,以備不時之需。如果是住政府房屋,一個4人家庭每月的基本開支相信會在1.5萬元以下,那麼所需的現金會在10萬元以下;如果租住私人樓宇,每月開支便會高一點,那麼6個月儲備會高於10萬元。這亦符合調查報告所顯示的,有50.3萬人的現金持有量在10-30萬元之間。
持有過多的現金,未必是一件好事。因為持有現金的方式只有兩種:活期存款及定期存款,而兩者現時利息回報都是偏低的。
所以,把不需要的現金變成投資,例如股票、基金、債券等來提高回報,亦很平常。因此持有現金多於50萬元的數目,沒有一般人的預期的多,亦很正常。這代表港人其實也很懂得投資,把沒有迫切需要的現金轉化成投資,來爭取較高回報。
麥萃才
浸會大學財務及決策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