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港府主動驗高危食物

促港府主動驗高危食物

內地食物危機浪接浪,但港府化驗高危食品的把關工作卻顯得後知後覺。本港飲食業界認為有毒食品事件將「陸續有來」,要求港府吸取致癌淡水魚事件的教訓,盡快主動出擊,即時抽驗高風險的副食品,務求比內地更早揭發出下一輪「毒禍」。

「當局應做好把關」

早於今年六月,內地傳媒已廣泛報道多個省市的水產被發現含孔雀石綠,但港府直至八月中才得悉鰻魚有毒,開始進行化驗工作。富臨飯店董事總經理、世界名廚楊貫一表示,內地繼豬肉、淡水魚出事後,「遲啲肯定會再有嘢發生。」他指出,若再有震撼性的有毒食品事件發生,勢令本港飲食界陷入前所未有的災難。
楊貫一認為,港府應該採取主動,盡早抽驗有潛在風險的內地食物,「好似𠵱家咁,政府除咗驗淡水魚之外,好應該驗埋啲蝦;早排豬鏈球菌疫情咁勁,我諗政府應該準備抽驗下啲臘腸,臘味。」他又警告「政府再唔好好把關,香港飲食界真係會全線崩潰。」
香港餐務管理協會主席楊位醒也批評,港府應付內地問題食品的態度「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將來會唔會有毒菜?雜貨,好似豆豉、腐乳又會唔會出事?我覺得政府應該主動啲囉,唔係再爆多單,我哋飲食業界真係會暈低!」
食物環境衞生署發言人稱,現時每年化驗五至六萬個食物樣本,抽驗準則包括主動抽查節令食品,如在本月開始化驗月餅、新年前會抽驗賀年糖果等。
此外,若某種食品的安全問題引起公眾關注,署方也會即時加強抽查。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