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空氣污染令巿民鼻子受罪,有醫生估計全港有三分之一人患有不同程度的鼻敏感,服用西藥卻出現嗜睡、血管收縮、肥腫等副作用。香港浸會大學一項研究顯示,患上鼻敏感人士使用含有中藥「鵝不食草」的複方噴劑後,面色及睡眠質素有改善,而鼻腔阻塞、打噴嚏、流鼻水及痕癢的情況均得以紓緩。 記者:張嘉雯
任職地鐵控制員的阿寶,八年前因駕駛地鐵東涌線的工程車,經常出入地盤,患上鼻敏感,經常流鼻水,最嚴重時每朝醒來打噴嚏十多次,曾向西醫求診,「食咗藥就好啲,唔食藥就唔得。」在加拿大長大的藝人廖碧兒,四年前回港工作,自始受鼻敏感困擾,念台詞時特別辛苦,醫生着她在熱水中加入薄荷,以蒸氣來紓緩敏感,「但唔係咁容易做得到!」
含「鵝不食草」成份
內科專科醫生石兆林粗略估計,全港約有三分之一人患有鼻敏感,八成患者屬於全年性敏感。他指出,西醫主要處方抗組織胺、減充血藥、抗發炎藥及皮質激素四類藥物,但服用者會出現嗜睡、血管收縮、肥腫等副作用,長期使用會影響鼻黏膜,令人嗅覺靈敏度減弱。
香港浸會大學今年三月進行研究,了解一種由藥廠開發、含有中藥「鵝不食草」成份的複方噴劑對人體的效用。三十五名患者年齡由九至六十歲,在三月開始試用新藥,先就鼻腔阻塞、打噴嚏、流鼻水及痕癢四項症狀自我評分,最輕微為零分,最嚴重三分,總分為十二分,情況最嚴重的病人為十分。病人其後分為兩組,交替使用藥物及安慰劑,其間接受西醫臨床評估、驗血及填寫問卷。
燥熱人士應避免
結果發現,兩組使用藥物後,病癥自我評分平均下跌三至四分,最明顯的個案更由九分降至零分,面色及睡眠質素均有改善,體質、食慾及消化能力則有輕微提升。
浸大中醫學博士崔紹漢解釋,複方的主要成份鵝不食草有通竅散寒、祛風除濕、散瘀消腫等功能,適合肺氣虛寒及脾氣虛弱患者使用,但燥熱人士則應避免,當病癥停止後可停服。他又稱,藥廠正計劃將鵝不食草研製成內服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