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淵滄專欄:收購高手匯控稱第一

曾淵滄專欄:收購高手匯控稱第一

緊接着中海油(883)欲收購美國優尼科失敗後,另一家內地石油公司中石油(857)的母公司也決定收購哈薩克斯坦石油,哈薩克斯坦是前蘇聯加盟國,該石油公司雖然在加拿大,但油田主權依然在哈薩克,因此收購成功與否,最重要的決定者還是哈薩克政府。以目前中國的外交現況來說,這宗交易成功的機會很大。
任何企業的收購,一般上總得付出一些溢價,因此,短期內往往是發動收購的企業股價下跌,被收購的企業股價上升,中海油與優尼科的例子可看得很清楚,新加坡星展銀行收購道亨,甚至多年前滙控(005)收購英國米特蘭銀行,也同樣出現這種短期收購者股價下跌而被收購者股價上升。
但是,長期之後,如果收購的確有利企業的發展,則股價不單可以回升,更往往因為收購擴大了企業的經濟規模而賺到更多錢,最後股價大幅上揚,滙控及星展銀行(新加坡上市)股價的變化就是最好例子。
不論是中海油、中石油、中石化(386)都可能是外國石油企業的收購者,這是中國政府的基本國策,而且會不斷地進行,中國的經濟崛起,使到中國的石油用量肯定將是世界第一,如果石油儲藏量不足,控制量不足,這是非常危險的。因此,中國政府肯定會不斷地利用這3家擁有大量資金,而且可以隨時在需要時向市場集資的石油公司來收購海外的石油公司。
當然,如果收購價太高,對小股東不利,相信中國政府會安排由在香港上市的石油國企母公司來進行收購,以免過大影響股價。不久前當中海油一宣布收購美國優尼科時,股價馬上大跌,這會影響今後投資者對中國的石油公司的興趣,這也難怪市場反反覆覆地出現股神要賣掉中石油股份的消息,這確是一項會影響股價的不明朗因素,如果一家企業長期以高價來對外擴張的話。
當然,所有的企業收購活動中,滙控是最例外的,滙控雖然付高價收購其他金融機構,但收購後能將之改頭換面,變成生金蛋的鵝。
曾淵滄
城市大學MBA課程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