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佬說「漢語」 - 陶傑

鬼佬說「漢語」 - 陶傑

因為垂涎龐大市場,尋找中國商機,因此據說全球有三千萬鬼佬、阿差、黑鬼、日本人和韓國佬等等,紛紛趕學「漢語」。
中國人見到外國人(特別是白種人)能說一口中國話,都會心花怒放,覺得這位鬼佬仰慕中華文化。中國人的自信提高了,到中國做生意,不可以再哼一口仿牛津音的英文,老老實實說好帶三分「痞子氣」的北京胡同腔「漢語」,左一句「打的」、「買單」,右一句「咱鐵哥們」,中外合資的合同快快簽妥。章子怡在外國說的一句「腥橋」招來的香港人的嘲笑,那樣的屈辱日子,快將一去不復返了。
康熙年代,羅馬教廷風聞中國皇帝對曆法天文有興趣,派來一大批傳教士,想打進紫禁城,影響康熙,令他慢慢信奉天主教。傳教士都先學好中國話,像南懷仁,以便博取康熙的好感。

傳教士不是想上京,就能進京的,許多在澳門和廣州住許多年等機會。其中有一個法國耶穌會的傳教士,名叫CharlesMaigrot,中文名叫閻當,他先在福建傳教,辛苦學了一點閩南話。康熙四十四年,閻當輪上了,到熱河「覲見」康熙。一開口,閻當說不通「漢語」,康熙指着後面的牌匾考他,四個字裏,閻當只認得一個。
康熙臉一沉,朱批:「閻當愚不識字,擅敢妄論中國之道,像站在門外,從未進屋的人,討論屋中之事,說話沒有一點根據。」下令把閻當驅逐出境。
其他的傳教士,紛紛以閻當為戒。一年以後,教廷派來特使,名叫多羅,想當面跟康熙交涉:中國民間敬拜天主,可不可以不要同時拜祭祖先。見到康熙,因不識中文,又碰了釘子。康熙向全體傳教士下諭:「因自多羅來時,誤聽閻當,不通文理,妄誕議論。若本人略通中國文章道理,亦為可恕。伊不但不知文理,即目不識丁,如何輕論中國理義之是非?」
康熙認為:中國人信天主,同時也可以拜祖先,這個問題,明朝利瑪竇來中國時已經解決,因為利瑪竇當初以為中國人的祖先是神祉偶像,中國天主徒同時拜祖先,以為觸犯十誡,後來才明白,敬拜祖先不過是對父母先人的尊敬,與拜上帝沒有衝突。
康熙越想越氣,給羅馬教廷寫信:問題早已解決了,你們的人為甚麼還要再爭?再派這些不會說中文的特使傳教士來中國,來一個,關殺一個,勿謂言之不預。
康熙這樣一堅持,從此來華的傳教士,都紛紛先學好「漢語」了,直到今天給小人蛇爭人權的甘浩望神父,意大利人,一口粵語說得比滿嘴巴懶音的電台DJ還流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