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一個新編劇 - 李敏

只是一個新編劇 - 李敏

一把尺這麼長,關鍵在你停留在哪一點。香港是一個言論十分自由的地方,我們的報章天天都有政治漫畫,鬧政府的,笑政府的,香港人就是習慣這種氣氛,連我們的官員都習慣。
來到北京,我走到尺上的另一點,舉簡單的一個例子,寫愛情故事的也要留意,不能太鼓吹中學生談戀愛,基本上不可以將未成年的人在鏡頭裏拖手和接吻。說這樣是沒有創作自由嗎?其實我認為入鄉隨俗吧,都是習慣的問題,印度電影也不能出現接吻的鏡頭,成年人也不能。
雖然說大家都是中國人,但香港小孩成長的環境和國內小孩的成長環境已經很不同,沒有接觸太多負面的新聞,國內觀眾心態上還是比較純樸,而作為傳媒,其實也有教育和提升觀眾的責任,這反而是香港這邊沒做到的。
不理我在香港寫過多少故事,要寫一個十三億人都看得過癮的故事就要重新學習和協調。光是對白也要整理,普通話也有分類,中國式、台灣式、香港式,而中國每個地區說的普通話又不一樣,廣州人的普通話和北京人的普通話怎分辨,我們香港編劇要很花勁來研究,某程度上我在新市場中成為了一個新編劇。一樣米養百樣人,更何況是一個十三億人口的國家,人口越大,市場越大,可是創作起來難度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