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師密碼:比較同類股睇得更清楚

會計師密碼:比較同類股睇得更清楚

經過財經版記者一輪走訪證券分析員,各大報章均有提及,從現在開始,研究上市公司業績,不再可以只憑「股東應佔盈利」這單一數字,必須兼且要左揭右揭,找出公司真正的賺錢能力,以分析其投資價值。
上星期公布中期業績的中型金融股,最適合用作解釋投資者未來研究業績時,究竟要如何花工夫。
大新金融(440)與中信國際金融(183),兩者都有經營包括銀行在內的金融業務,上星期一先一後的公布中期業績,盈利是一進一退:大新倒退7成,而相反中信國金就增長7成。驟眼看,是中信國金值得投資,而大新就差強人意。但相信投資者現在都曉得要望望盈利,計算過程中的內容,不再妄下判斷。但應該如何着手?

非經常收入影響大

既然兩者皆有經營銀行業務,一開始時,大家都會先計算息差。其實大新及中信國金都面對息差收窄這問題,同樣下跌兩成幾。單就這方面,兩間公司都是不相伯仲。
至於非利息收入方面,大新是下跌17%,而中信國金只輕微下跌3%。當然,兩者還有其他例如保險等的營運收入,如果比較減值前的經營收入,大新是下跌近3成,而中信國金是下跌近1成。以此比較,中信國金的成績略較大新優勝,但亦只是兩害取其輕。
知道兩者的經營情況都是比去年退步,就可以開始探究何解大新與中信國金會有各走異端的7成變化。
大新繼經營收入倒退3成後,只有出售證券約9000萬非經常收入,而去年同期,公司有近9億元的盈利是來自出售附屬公司。一來一回,業績甚難不出現大幅倒退。
中信國金的情形剛好相反。今年出售固定資產,為公司帶來2.5億元盈利,去年同期只不過是區區800萬,加上貸款出現9000萬的減值回撥,這些非經常收益,足以彌補經營收入下跌,令上半年盈利出現7成增長。

單看盈利以偏概全

以上所分析的,是兩者盈利背道而馳的理由。除了中信國金出現貸款減值回撥之外,基本上完全不涉及會計準則的改變。
這例子足以說明兩點:
1.新會計準則並非所有盈利出現所謂「奇怪走勢」的罪魁禍首;
2.無論是根據新舊會計準則,要分析公司的經營情況及投資價值,都不可以單看盈利這單一數字。畢竟盈利只不過是一連串計算後的餘數,忽略計算過程中的其他數字,只會以偏概全。
雖則大新與中信國金兩者盈利的變化,未有過於受新會計準則的影響,但並不表示完全沒有。要了解它們是受惠還是受害,就要揭去附註。
雖然大新的中期業績比中信國金更加失色,但有關新會計準則對盈利的影響之披露,則略勝一籌。大新只受4條新準則(嚴格而言是3條,另1條是解釋而非準則)影響。公司選擇用列表形式,清楚列出它們如何令資產負債及盈利改變。投資者可以輕鬆地自行參考,無甚難度。
相反,中信國金有關新準則的影響,則難啃得多。就算是我這名以閱讀年報為樂的無聊之徒,亦無甚興趣細閱那幾段講解盈利與股東資金轉變之解釋。我認為,中信國金在年報中可以改進一下。
除了各自表述的方式有別外,基本上兩者都受同樣的新準則影響,例如認股權化為盈利入帳、金融工具入帳方法、以及投資物業的新入帳安排等。但大新與中信國金似乎都沒有太多重大的投資物業,致令未有像恒生(011)那樣,受惠於物業市道暢旺而使盈利大升。
單看1份業績報告,會略嫌枯燥乏味,比較同類公司的業績,會令投資者更容易開始嘗試自行研究分析。
龔耀輝
年青會計師協會
www.hkyaa.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