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暴雨成災,但仍無礙一個投資研討會的出席率,反映投資者對港股仍有所憧憬,而上周末段港股的急挫,似乎亦未澆熄他們的入市熱情。當然,當中最大原因是大部份投資者手上所持有的都是獲利貨,即使港股急挫,亦只是帳面數字少了一點,毋怪乎他們仍會如此淡定。
平情而論,在牛市三期中,只要有持貨實力,根本不用沽股票,而大市上升形態仍然持續,面對這種市況,首要考驗不是投資者的選股眼光,而是大家的耐性。
事實上,有些投資者在這個升浪中,不但未能賺取可觀利潤,甚至乎要損手離場,原因並非揀錯股票,而是在缺乏耐性下,做錯了買賣決定。
好像早前港股急升至15500水平時,大市氣氛氣勢如虹,加上不少大行力唱港股年內目標價可達16000水平,所以吸引一些散戶高追股票。上周的大跌市,他們悉數沽出手上股票離場;直至周一出現反彈,他們又去追貨。當這個情況循環發生,又哪有不損手之理呢?
無可否認,港股目前大部份時間都由消息所主導,只要某某大行調升某股票的目標價,便引來資金一窩蜂掃貨,如果不跟風買入,可能會錯過入市機會。相反,若果淡友要大殺好倉,亦可像上周一樣,發幾個「流料」消息出來,殺好友一個措手不及。
炒出炒入得個桔
在業績公布高峯期過後,相信此種以消息作主導的情況仍會持續,而焦點會由業績轉向外圍因素,因此有貨在手或準備入市的投資者要有心理準備,隨時面對大上大落的情況。
在這種風高浪急的市況中,投資者最重要的,是客觀分析消息的真偽。好像上周的跌市中,市場盛傳李嘉誠要「通波仔」,又傳李氏基金為了入股中銀,需要沽售長和系套現。大家不妨細心想想,如果前者真的發生,入股中銀事件勢必暫時擱置,所以大跌市當日收到不少收到風的朋友來電,我的建議仍是不用沽貨。
我相信很多投資者都希望能在高位沽貨獲利,然後在低位撈底,藉此而贏到盡。但世事豈可盡如人意?與其要炒來炒去,倒不如「坐定定、等收成」。
事實上,根據過去經驗,在牛市炒出炒入的投資者,通常最終會得個桔,即使是有利可圖,回報也絕對不及長線持有,箇中最大原因是在牛市炒出炒入的朋友,通常都傾向高位追貨,所賺取的利潤自然多極有限。
陳永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