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指忽然再暴跌,衍生工具市場太過興旺,令市場波幅擴大,實在極不健康。作為投資者,惟有既來之則安之,明知市場會因而超買或者超賣,便要調節入市水位。可是波幅太大,會嚇怕那些心血少的普羅大眾,當股市看來和賭場沒分別,一般不嗜賭的正當人家,會對投資望而生畏。
在公司所有資訊當中,股價是其中一個最具誤導性的資訊,由市場供求左右,短線經常未能反映基本因素,尤其現在衍生工具牽涉的注碼太大,在特定期限之前殺數才是最大前提,因此股價的代表性往往有限。但偏偏一般投資者都是以股價表現來衡量一隻股票的表現,就算如何重複又重複,也不會以派息或盈利率來作為準則,令筆者這個專業相當難做。
斬腳趾避沙蟲,其中一個方法是減低參與衍生工具纏身的大型股票之上的注碼,宏利(945)成為散戶新股王,並非單是業務令人有信心,而是股價相對表現正路。大藍籌急升暴跌,研究報告各有觀點是很正常,但市場一時一樣,見好追入見淡跟沽的行徑才令人奇怪,今次之後,那些具爭議性的大股還是盡量少沾手為宜。
市場文化須糾正
換個角度看,有危才有機,波幅大代表更多機會,不過除非是絕頂高手,否則在這一種市況,損手爛腳的機會是遠超左穿右插賺大錢的機會。
要糾正過份急功近利的市場文化,是只能從投資者教育入手,監管方面並沒有甚麼可以改進的空間。不過這麼多年都沒有特別成果,亦不能寄望會有甚麼改變。趁這幾天大部份人痛苦經驗新鮮熱辣,才會真正反省,衍生工具是零和市場,要求技巧特別高,最恐怖之處,是注碼分布會掉轉頭影響結果,大熱幾乎必定倒灶,成交急增,看好看淡比例懸殊,便已經足夠觸發「正常」調整,不需要為跌市找理由。
市面賭注太大,作為啦啦隊的評論員,也不敢多言,前兩天博回穩的建議一敗塗地,言者沒有所謂,聽者太過認真便不好。現在信心不夠,還是看定後才再作建議。
黃國英
電郵:[email protected]
作者黃國英為證監會持牌人士,本文所提及之上市法團,作者及其有聯繫者目前並無擁有財務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