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廣東省突加強抽驗輸港淡水魚,令香港人幾陷無魚可食之苦,亦揭露特區政府在禁止內地鮮活食物進口機制上,完全處於被動,特首曾蔭權及衞生福利及食物局局長周一嶽昨日也承認,現時內地與香港食物安全通報機制有不足之處,有需要設立新機制,由地方政府直接通報特區。曾蔭權則主動尋求中央政府出手,周一嶽今將到北京與中央有關部門,討論毒魚事件相關問題及新的食物安全通報機制。 記者:莫劍弦 雷子樂 張嘉雯
特區政府發現內地淡水魚含致癌物孔雀石綠後,未有即時宣布禁止入口,特首曾蔭權昨與傳媒茶敍時承認,與罪案及傳染病機制比較,現時特區與內地就食物安全通報有不足之處,有需要改善,希望日後可以做到由國內省市直接通知特區政府,究竟哪些食品可能出現問題;不過當中除了要與廣東省及深圳政府磋商外,也涉及多個中央部門,例如國家農業部等,所以他早前已聯絡中央政府,安排特區有關官員到內地商討新通報機制安排。
禁進口須考慮三方面
曾蔭權又為外界批評政府未有立即公布及禁止鰻魚、淡水魚進口辯護,他解釋政府作出任何決定時,一定從市民安全、會否令市民無魚可食、以及業界生計三個角度考慮,淡水魚是市民日常食物,一旦全面禁止入口,會嚴重影響民生,「你禁晒佢(淡水魚)入口,係好英雄呀!但之後你點算先?」曾強調政府要有足夠樣本數據才可以公布,因為國家是農業大國,不能因為香港而「做壞招牌」,現在不是有市民因此中毒,政府在兩日內已有回應,已經不算慢。
他強調特區政府知道廣東省加強抽查出口海產,「加強咗抽驗,少咗供應梗會有。」他昨日更特別到深水埗及其他街市巡視,發現仍有淡水魚出售,他也會繼續食用淡水魚。
至於衞福局局長周一嶽,昨在商台節目《在晴朗的一天出發》中承認,本港處理內地鮮活食物進口機制相當被動,往往出現問題時都不能即時獲知會,期望可以改善現行通報機制,尋求與鄰近省市直接溝通。
長遠訂養殖場供活魚
就毒魚問題,他承認,現時內地輸港豬隻是由指定豬場飼養,菜與肉類都有進口機制,但水產則無同樣要求,未來會全面把水產列入監管,建議相同進口機制,而即日起進口本港的淡水魚,都要附有衞生證明,證明無孔雀石綠才可進口,長遠會探討如何訂出註冊養殖場,負責運送活魚來港。
中聯辦副主任李剛昨天表示,中港兩地的通報機制沒有問題,但承認「當然在(溝通)頻率上有待改善」,他又指,「甚麼工作也有改善的餘地;不夠疏通的地方要疏通,疏通後要暢通」,他亦獲悉北京市衞生局已派員來港,加強交流,李剛更自稱每天也吃魚及豬肉,呼籲市民毋須驚慌。
衞福局發言人表示,上周曾有北京衞生部官員來港交流時,與常任秘書長尤曾家麗會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