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怡專欄:抗日英雄?

李怡專欄:抗日英雄?

五月九日,胡錦濤主席遠赴莫斯科,參加紀念二戰結束六十周年活動。八月十五日,是抗日戰爭六十周年紀念,卻不見中國有任何像樣的紀念活動,當然也不見胡主席與中國領導人在抗戰紀念活動中亮相。
歐美各國參加過二次大戰的老戰士們,都胸佩反法西斯勳章,參加各國反法西斯勝利六十周年的觀禮、巡遊,但中國沒有這樣的慶典,也沒有這樣的抗日戰爭老戰士。
中國的抗日英雄哪裏去了?
先講自稱為「抗日戰爭中流砥柱」的中共軍。在抗戰中,真正與日軍交鋒而打了勝仗的戰役,一是林彪指揮的「平型關戰役」,一是彭德懷指揮的「百團大戰」。這兩位抗日英雄,在中共建國後,一個被鬥爭慘死,另一個在權爭中逃亡喪生。
國軍中的抗日英雄就更多了。其中有彪炳戰功的,是張靈甫將軍,他參加了八一三淞滬戰役、武漢保衞戰、江西上高會戰、湖南芷江保衞戰。其中上高一役,張將軍時任七十四軍五十八師師長,全殲日軍三十三師團,七十四軍因此獲第一號武功狀,被譽為抗日鐵軍。
親共文人、義勇軍進行曲作詞者田漢,在編寫的劇本《德安大捷》中,把張靈甫尊為抗日英雄。這位抗日名將,在一九四七年國共內戰時,於山東沂蒙山區與共軍作戰時陣亡。其後,在內地出版的小說與電影《紅日》中,他被醜化為反動派。

七七盧溝橋事變,守衞盧溝橋的,是吉星文團長,其後指揮長城諸口戰役的,有趙家驤將軍。這兩位抗日英雄,其後隨國民黨軍撤到台灣。一九五八年中共炮轟金門時,二人都任副司令官,在第一次炮戰中均被擊中身亡。
抗日戰爭中當然還有許多英雄。國軍中的抗日英雄若不是在國共內戰中戰死,就是被共軍俘虜,其後半輩子被歧視為替國民黨效力的反動派。少數隨國民黨遷到台灣,也因「二二八」事件而在台灣民眾的「仇恨」眼光中度過餘生。台灣「忠烈祠」或有他們的靈位,但已沒有多少人還記得他們的名字,也沒有記載他們名字的歷史了。
共軍中參加過抗日戰役的林彪舊部與彭德懷舊部,不是在內戰、韓戰中喪生,就是其後在內鬥中榮光盡失。至於在游擊戰、地道戰、麻雀戰等所謂「人民戰爭」中騷擾過日軍的,也只有一些不見經傳的「人民英雄」。他們被集體記憶在「人民英雄紀念碑」中。在中國,沒有胸佩勳章現身於抗日勝利六十周年紀念活動中的老戰士。
抗日戰爭也許是中國近代史中,最大規模的一場抵抗外敵入侵的戰爭。然而,在這場戰爭中立下赫赫戰功的將士的名字,都被其後連綿不絕的內戰與內鬥湮沒了。中國許多人都詛咒日本的靖國神社,但中國卻沒有供奉抗日亡靈的靖國神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