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這一代香港人》簡介
《我這一代香港人》結集了陳冠中過去三年在中、港、台發表與香港、城巿文化及社會思想有關的散文和評論文章,由牛津大學出版社出版。書中有一篇〈愛富族社交語──英文關鍵詞〉,把富裕社會的中上階層流行詞彙結集解釋,知識與趣味兼備,例如CAMP──坎普,意指欣賞某些過份事物的審美態度,陳冠中引桑塔格(SusanSontag)解釋:「是一個女人穿着三百萬條羽毛做成的衣服到處走。」
特首曾蔭權曾經講述他的「香港仔」成功故事。七十、八十年代潮人先驅、《號外》雜誌創辦人陳冠中,在其新書《我這一代香港人》中,卻大膽質疑戰後出生、五十歲過外一代香港人的所謂成功。他認為他們應為香港社會現時偏重地產、失去多元發展及競爭力負上責任。
陳冠中說,香港過往幾十年富貴浮華,其實是個近乎完美的「天仙局」,「我這一代人的燦爛與飛揚──思之令人感傷……。」這本書七月推出、八月初已經再版,他接受本報訪問時回應稱,香港全部決策官員都應該看看這本書。
批判香港的成功
陳冠中五二年在上海出生,七十年代香港大學畢業,與梁錦松及一眾高官同代,但他沒有從商、入官場,第一份正職是記者,七六年創辦《號外》,當時被視為少數精英刊物。
《我這一代香港人》初版一個月後再版,牛津的策劃編輯林道群說算是少有,該出版社幾位較受歡迎著名作家的書通常都能再版,陳冠中這本書則是他第一本再版書。
一直看陳冠中作品的香港浸會大學中文系教授朱耀偉認為,過往分析香港成功的態度都過份浪漫化,陳冠中的新書用自覺性去批判香港的成功,是較新的看法,值得一看,高官更應抽空看看。
希望管治者反思
陳冠中接受訪問時對香港人有興趣看篇幅較長的評論感到高興,他強調自己並非以指摘態度要求香港管治者反思,「文章不是要教他們,是希望他們反思、整理香港過往的經驗。」他認為歷史機遇與幸運令五十年代出生的一代人成功,同樣,這班既得利益者應為香港現時的問題負上責任。
可是,他這一代人負得起這個責任嗎?陳冠中沒有把商人及政府的責任剔除,認為是政府造成偏重地產的局面,一九八四年《中英聯合聲明》把香港每年限量批地由二百多公頃改為五十公頃,他在書中寫道:「這方面政府是赤裸裸干預巿場而不是放任,托高了地價,成就了財富集中在大地產商的『不完全競爭』布局。」
記者 冼麗婷
在香港這個高度發展的消費社會,潮流消費品推陳出新,本欄將以解構今期城中最潮消費品為目標,逢周二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