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手的職責是代表公司到海外發掘合適產品放到店內出售,每次出差前後都有許多工夫,出差期間更是會議接會議,「免費旅遊」只是行外人美其名而已。不過對愛美的人來說,採購工作放眼盡是漂亮東西,可以提高個人的鑑賞力,如買入的產品銷路良好,顯示得到同好者欣賞及市場認同,滿足感最大。
L.SCollection幾乎每年都於大學畢業時吸納一至兩名新人入行做買手,以應付正常流失,尤其今年該公司於觀塘apm商場新設分線LazySusan,產品以時尚品如手袋、銀包和首飾等為主,目標在未來2年增至10間,故相信來年的招聘計劃更會擴大。
1998年加入L.SCollection的甘玉萍,當初為買手助理,現已晉升至買手經理,專責採購名牌手表,產品售價由2千至4萬元都有,她每年都會到瑞士的手表展挑選合適的品牌,跟當地廠商洽商香港代理,有時則到母公司在日本的總部揀貨,一般出差7至10天,「我們會挑選具代表性、參展商眾,或有較多出名廠商參展的展會,曾經到過德國法蘭克福的家品展,但因產品款式不合香港人口味,所以沒再去。」
出差前準備工夫多
每次出差前,甘玉萍都要花一、兩個星期準備,「事前要從銷售報告中分析市場資訊,了解哪類產品受歡迎,哪些滯銷,並且跟上司開會計預算等。」而入貨準則必須符合公司指引、店舖定位及預算,其次就靠市場分析及個人經驗。
在當地逗留雖有個多星期,但甘玉萍坦言,別說觀光,有時連吃午飯的時間也擠不出,「出差過的是開會生涯,每次到瑞士要約見30個品牌的廠家,交代香港的銷情,揀選新款式等,每日約9小時分別跟5至6間公司開會。」雖然辛苦,但能夠找到受市場歡迎的產品,那種滿足感可又難以言喻。
手表有許多品牌、型號、用料、零件及功能等,作為手表買手,當然要掌握這些知識,甘玉萍除了從工作中吸收和累積,平時亦留意有關書籍雜誌。
要對產品瞭如指掌
她補充:「最初負責手表維修部,做顧客和維修師傅的橋樑,協助訂購零件。」她坦言初時對手表一竅不通,自己戴的也只是百多元貨色,全因工作令她對手表認識加深,為後來出差採購建立基礎。
每當出差回港,甘玉萍隨即展開一連串工作,先跟進廠商,安排貨品付運的各項細節,「為了省錢,我會將鄰近國家或地區的貨集合一併付運,但過程其實很複雜,為使廠商配合,要𠱁要迫,加上訂貨前要跟對方談妥條件和爭取最佳價錢,所以買手必須學習良好的談判技巧。」
貨品抵港,甘玉萍還要檢查貨品,同時分配到各間分店,並到各分店為店員提供產品培訓,「要向銷售的同事解釋產品特色或功能,貴價產品的價值等,他們才能更有效地銷售,尤其中環分店的顧客較多律師、會計師等專業人士,他們揀選產品時要求更多資料。」
高手可以引導市場
買手不是一味站在幕後,甘玉萍認為買手應該主動接觸市場,吸收消費者的第一手資訊,「在不用出差的日子,我有一半時間會留在分店協助銷售。」因為在服務顧客過程中,可以了解消費者的喜好。當她想主力推廣某產品時,更會主動和市場部同事合作,籌辦推廣活動,提高營業額;她認為:「採購工作不全是由市場話事,亦可以主動出擊引導市場。」
記者:葉敏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