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銀行最新一份有關中國經濟狀況的季度報告指出,中國七月廿一日實施的滙率制度改革之一個重要影響,是讓人民銀行比過去擁有更大的制訂貨幣政策的空間,容許他們採取更為貼近中國實際經濟狀況的貨幣政策。
這是大好的消息。問題是人民銀行能勝任這個任務嗎?我抱懷疑態度。原因是人民銀行一向以美國的聯邦儲備銀行制度為模仿對象,多年來雖然不斷進行革新,在不少方面已和美國的中央銀行制度看齊,可惜這看齊之後的相似卻只是在形式上的相似,實際上的差距仍然很大。在兩者的千差萬別中,最重要的一處是中央銀行執行貨幣政策時是否擁有獨立於政治考慮之外的自主性。
美國的中央銀行制度按《一九一三年聯邦儲備法》組建而成。在這法例下,透過特別的制度安排,美國的中央銀行可以排除政治的干擾,因應情況採取他們認為合適的貨幣政策。
這些特別的制度安排包括有聯邦儲備銀行的運作資金並非來自國會撥款,而是透過其持有的金融證券資產的收益中獲得,從而令美國的中央銀行可以免於受到國會運用財權向之施壓。
與美國不同,人民銀行必須聽命於國務院的決定。這在《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人民銀行法(修正)》中寫得清楚。例如當中的第五條便寫道:「中國人民銀行就年度貨幣供應量……和國務院規定的其他重要事項作出的決定,報國務院批准後執行」,可見貨幣政策的最終話事權是在國務院手上不是在人民銀行。
其實,要一家中央銀行妥善執行能令總體經濟平穩發展的貨幣政策,經濟學家的大量研究證明,中央銀行首先必須不受政治的干擾。由此可以看到,要讓滙率改革能為中國貨幣政策的運作帶來實質改善,下一步的改革是必須為人民銀行構思出一套能令他們獨立於政治之外的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