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學堂:輪商與莊家的疑惑

投資學堂:輪商與莊家的疑惑

上周六翻閱《蘋果》,看到財經版的頭條為:「中石油股證罕見沽空」,筆者頓時感到很奇怪,在印象中,港交所定出的「可進行賣空的指定證券名單」內,好像沒有認股證,莫非市場又有新玩法?
在進一步細閱後,才知原來該股證發行商荷銀運用莊家豁免權,得在市場以沽空其發行的中石油認股證9088共2800多萬份,看罷該報道後,筆者更感模糊。
「市場流通量提供者」俗稱莊家,在紐約交易所亦有類似稱號,叫做Specialist,原意是為市場提供流通量,例如當投資者欲買入某股,在那刻卻沒有沽盤時,「流通量提供者」便有責任因應市況為該股提供一個「合理」的沽出價,讓投資者有機會買入該股。同樣道理,若投資者欲沽出某股份時,那一刻卻沒有買盤,「流通量提供者」便須因應市況為該股提供「合理」的買入價,讓投資者有機會沽出該股。雖然「流通量提供者」所提供的買入價及沽出價,未必是投資者欲沽出或買入的價格,但它最少提供一個機會給投資者入市或離場。
每當股市大跌時,「流通量提供者」的功用更為重要,因為大跌市時,往往有沽盤而無買盤。美國CNBC資深主播RonInsana,在其著作《Traders'Tales》中講到過去美股多次股災時,對這些「流通量提供者」大為表揚,因為他們在股災時即使虧本也不斷在市場接貨,以確保股市如常運作,故頗受尊重。

角色重叠或有衝突

筆者感到當輪價大幅下挫時,「流通量提供者」反而大手「沽空」,算是甚麼「流通量提供者」?
認股證發行商同時亦是該股證的「莊家」,兩者會否有利益衝突?
相信各位讀者近期經常在「大氣電波」及報章中,聽到及看到不少股證發行商的軟性宣傳,講述若投資者看好某股,便可吸納其發行的某某認股證之類。這些算不算是推銷,筆者不大清楚。可是假若發行商以「莊家」身份,在另一邊廂大手沽空其股證,會否令早前購入其股證的投資者造成重大損失?故此,認股證發行商同時身兼「莊家」,在身份上有否利益衝突?
據《蘋果》的報道,荷銀解釋其沽空2800多萬份9088的原因,是「以防遭有心人『挾高』」,可是綜觀近日中石油(857)持續受批股傳聞困擾,即使昨日港股大反彈,中石油亦乏力回升,可見其遭人「挾高」的理由真是「太充份」了,怪不得港交所及證監會會容許其沽空!
譚紹興
電郵:[email protected]

作者譚紹興為證監會持牌人士,本文所提及之上市法團,作者及其有聯繫者目前並無擁有財務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