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加強監管水產恢復輸港

深圳加強監管水產恢復輸港

【本報訊】深圳消息:為對付違規用藥水產養殖場,深圳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加強監管措施,包括規定供港水產(捕撈除外)必須來自註冊養殖場。昨凌晨文錦渡關口恢復通關,再次有水產運港。另方面,廣東雷州的海水養殖場,被發現大批名貴魚遭禁藥鉀氰菊酯毒死,損失達六千萬人民幣。
深圳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前日開始採取緊急監管措施,包括加強註冊登記制度,供港水產(捕撈除外),必須來自註冊養殖場;嚴格控制魚苗引入,隔離飼養並經過孔雀石綠的禁藥檢驗測試才可投入養殖;最後是加強水產養殖場的監督管理和對違規者加大處罰。

雷州養殖海魚中毒

昨凌晨文錦渡關口水產恢復運往香港,不過逾九成貨物屬海鮮,淡水魚和蝦十分稀少。業內人士稱,當局政策朝令夕改,怕運來淡水魚又臨時不准放行,會導致他們損失,故少運淡水魚來港。
前日封關時,主要運魚來港的中山養殖場損失最大,深圳福永碼頭一帶的養殖場則因主力內銷,損失不大。姓黃負責人稱,他們沒有使用孔雀石綠禁藥。
廣東雷州流沙港海水養殖協會負責人透露,本月十七日,有養殖人員在花甲螺養殖場的沙灘使用禁藥鉀氰菊酯,結果毒藥隨水流入流沙港灣內,延綿四公里,導致其他名貴魚如金槍魚,以及海龍養殖場大量水產死亡。該藥對花甲螺無礙,但對其他水產和人類構成威脅。事件發生至今,有三千多個網箱共千多萬條魚死亡,經濟損失達六千萬人民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