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內地地方政府前晚未有事先預告,突然決定加強抽檢海產,搶高水產價格,生蝦批發價最高升達五成,事件更凸顯特區政府處理事件被動。有立法會議員批評中港兩地溝通不足,令港府處事「慢半拍」。有港區人大代表預計中港兩地制度不同,令兩地處事出現差異,要求政府盡快成立食物安全中心,集合雙方代表,全面監測食物安全。 記者:許偉賢、陳沛敏、雷子樂
衞生福利及食物局局長周一嶽昨日傍晚會見傳媒時,否認特區政府處理內地「毒魚」問題後知後覺,指局方前天起已與內地保持溝通,亦有向傳媒發布內地會加強抽檢的消息,但他迴避局方處理時是否有所隱瞞及欺騙公眾。
須確切驗證才通報
問及為何不及早向外發布檢驗結果,周一嶽稱,由於樣本含孔雀石綠的水平不高,加上魚類種類繁多,而化驗鑑證必須清楚無疑,因此必須細加留意哪類魚存在高風險。至於是否與內地欠缺溝通,周面色一沉,嚴詞指「未曾驗到嘢,又點同人(內地)溝通?驗到有事,先可以話畀人(內地)聽,你啲魚有化學藥品。」
周一嶽強調,由於本地魚沒有問題,加上不欲影響市民選擇,因此不宜一刀切禁止任何魚類進口。
特首曾蔭權亦關注事件。特首辦發言人指出,曾蔭權前晚已與周一嶽通電,商討有關問題。發言人說,前晚發現內地進口鰻魚驗出含孔雀石綠時,政府已即時要求內地加強檢查,強調已在中、港兩方面做好「把關」工作。
港區人大代表葉國謙預計,「內地可能以為自己做得好好,但特區政府將孔雀石綠列為禁藥,又無事先通知佢哋,大家有唔同睇法,可能之間會有啲唔高興;大家企喺唔同位置,肯定就有唔同部署。」他認為,由於抽查制度必須準確,令政府處於被動位置,認為特區長遠應成立集合兩地代表的食物安全中心,全面負責管制食物安全。
局方解畫稱有溝通
職工盟李卓人亦責政府「慢半拍」,指出「𠵱家好多情況,好似政府都唔會第一時間獲得通報,如果政府一路唔出聲,分分鐘全部慢晒,連市民嘅健康都危害埋。」他分析指,中港兩地有不同制度,「內地傳媒唔會出聲,又唔會爆料」,因此到最後關頭政府才會獲知會,勸告特區政府別再被內地「牽着鼻子走」,切實摒除被動作風。
工聯會立法會議員鄺志堅亦要求政府改善兩地溝通機制,指出「𠵱家個機制重未係好暢順,其實有時打多個電話就OK」,呼籲港府更積極與內地交換消息。另一港區人大代表高寶齡估計,「當兩地(中、港)嘅制度存有差異,一邊嘅標準高啲,一邊就鬆啲,咁就會有唔同嘅結果」,認為兩地要積極改善溝通,尤其要改善地方與地方間聯繫。
衞生福利及食物局發言人否認內地做法「霸道」,強調中港政府早已作出多番溝通,廣東省只是順應最新情況而加強抽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