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減副作用 適用於肺癌乳癌腸癌<br>目標治療配合化療抗癌更佳

可減副作用 適用於肺癌乳癌腸癌
目標治療配合化療抗癌更佳

【本報訊】本港每年約有兩萬個癌症新個案,大部份患者均需接受化學治療,但若嫌化療的副作用太多,患者現可選擇同時接受化療及一種名為「目標治療」的新治療方法,不但可大大減低副作用,而且治療效果也更佳。不過,由於結合兩種治療相對單一使用化療昂貴一至兩倍,所以目標治療在港仍未十分普及。 記者:趙燕婷

癌症的成因是細胞不按正常規律繁殖;癌細胞除會侵蝕周圍的正常組織外,更可能經血液和淋巴系統,擴散至其他部位。傳統的化療雖會消滅生長快速的癌細胞,達到治療效果,但也會影響正在生長的正常細胞,甚至出現「敵我不分」的情況,將正常細胞殺死。所以接受化療一般會有嚴重的副作用,其中最常見的副作用是嘔吐、禿髮、倦態與出血、感染、貧血等。

非適用於所有癌症

有科學家發現,癌細胞的不正常繁殖,與一些不會在正常細胞出現的生長因子(growthfactor)有關,而這些生長因子可被特定的抗體(antibody)或細小分子(smallmolecule)克制,因此患者可以透過注射抗體,甚至口服細小分子,抑制癌細胞的生長。由於注射的抗體只會抑制目標生長因子,而不會對正常細胞造成任何影響,所以能夠大大降低副作用。
腫瘤專科醫生邵祖德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目標治療在美國已相當流行,但一般會配合化療使用。現時,新療法已可應用於肺癌、乳癌及腸癌等三種香港最常見的癌症治療,但因新療法有針對性,所以並非適用於所有癌症。此外,目標治療主要集中在後期癌症的治療,效果比單一使用化療更好,可延長壽命一至兩倍。不過,結合目標治療及化療費用比單一使用化療昂貴一至兩倍,因此在香港仍未十分普及。

50歲後應定期檢查

邵祖德強調,早期癌症的根治率可高達七成,呼籲市民在五十歲後定期做全身檢查,若家族有患癌歷史,更應在三十歲即開始作身體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