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相識的朋友找話題,見阿仔蹦蹦跳個性主動,問:「是不是打算送他念國際學校?」
我不認識朋友的孩子念國際學校,對校風完全沒有概念,像盲頭烏蠅。以過來人身份的朋友於是形容,大致上,學生念書很寫意,沒有壓力,能揮發潛能(朋友的中文顯然也很國際學校味道,把「發揮」讀成「揮發」,像形容一瓶火酒)。假如還沒摸着頭腦,噢,朋友叫我不妨看看明珠台九點半那套《O.C.》。
既然有免費電視做sample,當然樂於觀察。《O.C.》,是年輕人群戲,每晚一小時,劇情來來去去圍繞富裕人家兩代之間的瑣碎小事,追看下去很考驗耐性。那幾個黃毛小子和丫頭,十七歲,中學未畢業,家裏有錢,其中一個男主角的父親是律師,上班前必定去滑浪健身。母親念藝術,但是學非所用,替大財主地產商老父做阿四。另一個女主角,父親做金融,投資損手搞到周身債,拜金的老婆馬上掟煲勾佬,搭上財主佬地產商。這個婆娘,講金不講心,女兒性格剛好相反,甩掉有錢仔,投窮小生懷抱。男女主角是同班書友,還有一個衣着性感的小野貓女同學死黨,天真無腦又奄尖八卦,一樣喜歡泊住年輕財俊的碼頭……劇情係咁上下。
好了,我不懷疑,很難投入這些角色,萬一阿仔交上的女同窗,全是天天穿吊帶tee人字拖釘舌環的半鬼妹,外形嘛,比不上電視劇女主角,倒像倒模的欣宜。不是說欣宜不好,但不可能個個女人像肥姐嘛。否則,誰跟上市公司主席夜宿數碼港酒店去?怕阿仔蝕底,遭早熟的小女人玩殘,是每個阿媽的深層心結,可以的話,復古念私塾學堂,會安心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