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物氾濫 美食隨時有毒

化學物氾濫 美食隨時有毒

【本報訊】烹調肥美的河上鮮,嫩肉裏或已含有孔雀石綠、雌激素、抗生素,以至鎮靜劑等化學物,隨老饕的口進入他們的體內。傳染病專科醫生勞永樂表示,「打針水產」在內地非常普遍,市民長期進食會影響健康。有海鮮批發商指出,除淡水魚外,內地養殖海蝦用藥情況也相當嚴重。

激素提高海蝦存活率

直至昨晚為止,港府共驗出五十五個鰻魚樣本,及七個淡水魚樣本含孔雀石綠。水產批發商馮先生透露,內地養蝦場的海蝦存活率高達百分之九十九,海蝦不易死亡,代價是在飼養過程中採用了大量激素及抗生素。「至於有冇用孔雀石綠,就真係不得而知。」
勞永樂表示,內地養魚業採用雌激素已廣為人知,情況與早年被禁的「打針雞」類似。「一條鱔可以養到手臂咁粗,就係用咗雌激素。」他指出,人體長期吸入這化學物,會令小朋友提早進入青春期、女孩子提早出現月經、女士們易月經失調、也影響男士的荷爾蒙平衡。
他又稱,在動物身上濫用抗生素情況嚴重,「全球有一半抗生素用喺人身上,另一半用喺動物度」。

抗藥病毒或殘留魚體

淡水魚體內或會殘留抗藥性的病毒,人類進食後也會吸收。此外,魚商運送貴價魚時,多會給魚服用鎮靜劑,以防魚產在運送過程中受驚「彈傷」影響外觀,甚至因掙扎而導致死亡。
代表漁農界的立法會議員黃容根說,政府的測試結果反映,本港漁戶養殖的淡水魚符合食物安全準則,市民可放心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