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魚也有毒 港人食乜好?

淡水魚也有毒 港人食乜好?

【本報訊】港人日常食用的鯇魚、桂花魚、鯉魚、鰂魚及大魚等淡水魚,原來暗藏致癌危機。港府抽驗十九個進口淡水魚樣本,證實近四成樣本含致癌化學物質孔雀石綠,本地淡水魚則無問題。港府強調並非所有淡水魚出現問題,故不能全面禁售。當局早在前天已知會內地化驗結果,對方加強檢疫致昨日突無淡水魚輸港;嗜魚的港人叫苦連天,大歎「唔知食乜好?」 記者:梁洵瑜、林社炳、盧文烈

立法會議員批評港府措施混亂,不主動禁止淡水魚進口是重蹈豬鏈球菌覆轍。本港自上周發現鰻魚含孔雀石綠後,當局加強抽取市面的淡水魚樣本,昨日傍晚突然宣布,在十九個進口淡水魚樣本中,發現三成六、共七個樣本含有孔雀石綠,包括最受市民歡迎的鯇魚、桂花魚、鯉魚、鰂魚及大魚;四個本地淡水魚的樣本則無發現含孔雀石綠;至於連日來抽驗共六十二個鰻魚樣本,近九成、共有五十五個含該種致癌化學物。
當局未有證實有問題進口淡水魚是否源自內地,衞生福利及食物局局長周一嶽表示,不太清楚有問題淡水魚來源,但由於本港七、八成淡水魚來自內地,故相信部份樣本為內地淡水魚。化驗結果則顯示,淡水魚含孔雀石綠的比例及濃度,均較鰻魚樣本含量為低。

暫不會一刀切禁售

由於本地淡水魚食用安全,周一嶽強調暫不會一刀切禁售全部淡水魚,免影響市民的選擇,若市民擔心則應減少進食。至於當局拒絕禁售淡水魚,是否犧牲市民利益?周一嶽回應稱,已將有關化驗結果的訊息傳達給市民,市民可以自行判斷。
其實,政府前天已發現內地淡水魚含孔雀石綠,即日知會內地,對方也隨即加強抽驗確保有問題淡水魚不會輸港,他相信未來兩日進口量仍很少。對於當局前天未即時公布化驗結果,周一嶽解釋,當局並非隱瞞,未即時公布是因為前日化驗是初步結果,須待昨天確實才向公眾交代。

兩官員今赴京商討

對於發現內地淡水魚含孔雀石綠,政府昨日召開跨部門小組會議,決定即時實施多項措施,包括加快抽驗及公布結果、修訂《公眾衞生及市政條例》禁止食物中使用孔雀石綠,於本周五刊憲;派出該局副秘書長陳育德及食物環境衞生署署長梁永立今日上京,與有關部門商討尋求設立機制監管;今日並與業界研究如何讓公眾識別內地及本地淡水魚。
香港漁業聯席主席姜彥文表示,現時淡水魚約佔四成市場,被驗出含有孔雀石綠的多種淡水魚品種,皆是受港人歡迎的熱賣魚類,而內地魚塘設備未算先進,加上魚塘水溫溫暖容易滋生細菌,養殖場大多習慣於魚塘加入藥物殺菌,孔雀石綠正是其中一種殺菌劑。
中文大學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陳恩強教授表示,雖然淡水魚樣本的孔雀石綠含量低於鰻魚,但因市民較常食用,長期攝入孔雀石綠的份量未必較鰻魚少,有可能令基因變異出現癌症,但醫學界現時未得到證實,只能在動物實驗中證實可能致癌。
不少市民昨晚得悉內地淡水魚含致癌物,均表示訝異及震驚,又稱會減少食用內地輸港淡水魚。由於昨日內地淡水魚供港量大減,到街市買餸的主婦們大歎「無餸可炊」,雞、豬、牛、魚等曾受病毒惡菌侵襲的食品,只能避之則吉。

議員促開特別會議

立法會議員郭家麒認為,「既然驗到淡水魚有問題,就要禁止入口」,待化驗結果證實食用安全才放行。他批評當局處理淡水魚與豬鏈球菌問題一樣,面對內地食物問題上都「太過自我約束」,他要求立法會就此召開特別會議。

《抽驗樣本含孔雀石綠淡水魚》鯇魚

《抽驗樣本含孔雀石綠淡水魚》桂花魚

《抽驗樣本含孔雀石綠淡水魚》鯉魚

《抽驗樣本含孔雀石綠淡水魚》鰂魚

《抽驗樣本含孔雀石綠淡水魚》大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