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上石油飢渴症的亞洲經濟體系現已作出最壞打算,為原油價格一旦升穿每桶70美元作好準備,以免油價急漲嚴重拖慢區內經濟增長,並推高通脹和利率。
【新加坡法新社電】分析員指出,紐約期油價格在8月12日攀上每桶67.10美元的紀錄高位後,上周五回順至每桶65.35美元,但由於全球需求殷切,供應緊張,油價走勢仍然反覆。他們表示,油價一旦升穿每桶70美元,對亞洲區內不同經濟體所造成的打擊程度將各有差別,日本、南韓和新加坡等較成熟的經濟體系,對油價上漲的應付能力相信會強過東南亞和南亞等發展相對落後的地區。
落後地區影響最大
菲律賓總統阿羅約夫人日前下令全國實施一系列緊急節油措施,其中包括縮減總統車隊規模。該國經濟計劃部表示,油價若高企於每桶60至70美元,菲律賓今年經濟增長僅會有5.1%,而非原來估計的5.3%。
分析員說,油價上升將導致泰國消費者收縮開支,令該國企業盈利減少,並會刺激通脹,拖慢整體經濟及令貿易狀況惡化。
但對於東南亞經濟最發達的國家新加坡來說,分析員預期高油價將不致拖慢其經濟增長。南韓LG經濟研究所的申民永認為,與以往比較,高油價對南韓經濟的打擊將較輕微,原因是該國已經適應了;但高油價對南韓股市和債市所造成的不明朗,或會影響實質經濟。
日本經濟一直高度依賴進口原油,去年共輸入金額達550億美元的石油。東京證券的策略員認為,假如高油價拖慢美國經濟增長,並令該國消費開支冷卻,則日本股市可能會受到影響。
中國汽車業勢受損
至於石油消費大戶中國,中國國家信息中心一名研究員指出,油價持續上漲,企業將會把所增加的成本轉嫁予消費者,汽車等耗油產品的銷售將因此首當其衝;不過,由於汽車佔中國整體消費市道的份量不大,對中國民間消費開支的影響將有限。
台灣方面,政治大學金融系教授殷乃平指出,油價升上每桶70美元勢將損害當地經濟,並會加劇通脹。他說,油價升勢若持續下去,其對台灣經濟的影響將在第3季反映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