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怡專欄:馬英九時代

李怡專欄:馬英九時代

國民黨開始了馬英九時代。他較年輕,長得帥氣,形象清新,台灣與海外輿論多認為他有機會憑形象在二○○八年總統大選中讓國民黨重奪政權。然而,更關注台灣以至中國大陸的國族命運的人士,所寄望於馬英九的,是他能帶領國民黨,從老朽、腐敗、保守的困境中脫胎換骨。
國民黨畢竟是百年老店了。長期在大陸與台灣憑一黨獨大,實行威權政治,加上國庫通黨庫,與地方派系作利益交換,形成千絲萬縷的黑金政治。過去國民黨上層掌握在一群老人手中,以為憑財大勢大可以在台灣永掌政權。蔣經國晚年開始走上民主化後,李登輝引入全民直選總統,憑地方派系綁樁腳,加上半明半暗的賄選,而續掌政權。李登輝之後,二○○○年國民黨輸了大選,○四年又輸了大選。支持泛藍的民眾對大選結果固然憤憤不平,但回過頭來想想,國民黨是輸給了民進黨,還是輸給自己呢?
於是,以馬英九為代表的改革派突圍而出,挑戰依賴地方派系及既得政治利益立委支持的立法院長王金平,競逐國民黨主席。
在眾多國民黨大老出面支持王金平的形勢下,馬英九獲得百分之七十六的選票,以大比數當選國民黨主席。這已顯示出,新一代國民黨人有意願要拋棄舊包袱了。
馬英九在國民黨十七全會上,又提出「黨代表直選中常委」案。所謂中常委,是國民黨常設的最高決策機關。在蔣經國時代由蔣提名,中央委員會通過產生。李登輝任黨主席後,就直接由兩百多名中央委員選舉產生。現在,馬英九提出,由一千六百名黨全大會的代表,在兩百一十名中央委員名單中選出。他的提議因削弱了中央委員的權力,引起黨內雜音不斷,王金平更是力勸馬英九要再斟酌。然而這提案最後在全會也通過了。

黨主席由黨員直選,中常委又由黨全會的代表直選。這兩個民主化的改變,從根本上改變了國民黨作為歷史上的列寧式革命黨的性質。前天投票選中常委的結果,儘管馬家軍的成績不如理想,但直選本身卻決定了國民黨的最高權力層,將再也不能夠高高在上地脫離民意按老皇曆辦事了。
列寧式革命黨的組織特點,是權力全部自上而下。以中國共產黨為例,相當於國民黨中常委的是政治局,政治局之上是政治局常委。黨的最高掌權者是總書記,他以下的政治局常委、政治局甚至中央委員,都由總書記與最高層領導人協商出名單,再交由黨代表大會、中央委員會作橡皮圖章式地通過,國民黨過去也是如此。馬英九時代出現了自下而上的權力,就提供了讓國民黨脫胎換骨的機會。
所謂置諸死地而後生,若國民黨不是兩次大選失利,會有意願作這樣的改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