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論:內地監管乏力令食物變成「毒物」! - 盧峯

蘋論:內地監管乏力令食物變成「毒物」! - 盧峯

內地生產的食物及食物製品質素差劣或含有有害物質並不是甚麼新鮮的事,幾乎每隔一段時間內地傳媒或質檢機構就發現某些食物製品有問題,例如較早前在好些省市就發現品質差劣、妨礙嬰兒發育的「大頭奶粉」,只是這些有害食物或食物製品主要是內銷的產品,不會輸出到香港及其他地方,對香港及其他地區居民的影響甚小;誰知道原來食物製品質素差劣、含有有害物質的情況絕不限於內銷的食品,而是存在於很多出口的食物製品、而是存在於很多出口的鮮活食品中,這實在讓人對中國出口食品的質素、對中國監管食品質素的能力大失信心。
可不是麼!在特區政府抽驗的六十二個鰻魚樣本中,竟然有多達五十五個(即接近九成),含有孔雀石綠這種致癌物質。而這些樣本既有供應高檔超級市場的鰻魚製品,也有在街市魚檔出售的活鰻魚。換言之,供應有毒鰻魚的絕不僅限於少數魚場或供應商、絕不僅限於少數無良商人,而是普遍的做法、而是一般出口鰻魚魚場及公司的「正常」做法。像這種隨意把有害物質、把致癌物質加在鮮活食物、加在食物製品上的做法,像這種罔顧消費者健康的做法,怎不讓人對內地生產的食品大失信心呢?

另一方面,內地質檢部門及衞生部門早在二○○二年已禁止在食物及食用魚類使用孔雀石綠這種致癌物質;偏偏絕大部份生產活鰻魚及鰻魚製品的魚場及公司對有關規定視若不見,繼續在養殖鰻魚時加進孔雀石綠,令養成出口的鰻魚以至鰻魚製品大都含有這種致癌物;更可怕的是,內地質檢部門居然一直沒有發現、一直對這樣的違規做法懵然不知,任由含致癌物質的毒鰻魚流出市場、流出海外,損害內地居民、香港居民以至其他國家人民的健康。像這種有法規不依、執行法規乏力的情況,怎不讓人對中國食品的質檢情況大失信心呢?
而在內地鰻魚含孔雀石綠的事件曝光後,內地各有關部門包括質檢部門一直沒有作出解釋,甚至昨天突然大量減少輸出淡水魚及海產也沒有交代,令訊息非常混亂、令所有受影響的人包括運輸界、魚商、魚販以至消費者無所適從。像這種缺乏透明度的做法,怎不令人對內地的品質檢定政策、對內地監管食物質素的能力大失信心呢?
特區政府昨天宣布,將在今天派出官員到北京商討內地供港食品的安全問題及如何增強內地與香港的溝通。我們認為,兩地的溝通、通報機制當然要加強,但更根本、更關鍵的還是內地部門如何加強出口食物的品質管理及控制、還是內地部門如何確保出口商遵守質檢的規定。要是內地質檢工作還是沒有改善,那不管如何加強溝通、那不管特區政府如何加強抽驗入口食物都是無濟於事的、都無法杜絕有毒食物流進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