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嘉華筆記:從伊朗透視美國經濟

麥嘉華筆記:從伊朗透視美國經濟

最近我曾在伊朗逗留了2天。從文化角度看,這是1個非常有趣的度假勝地,因此我樂於向《蘋果》的讀者推介。當然,我必須提醒各位,若你所喜愛的只是夜生活或是飲酒作樂,便可能會敗興而歸。

我以前曾到過不少回教國家旅遊,但該些國家所展示的建築、藝術和文化,豐富程度絕對難與伊朗相比擬。我特別推薦必須一到的,是德黑蘭的周邊城市如Yazd、Shiraz、Persepolis和Esfahan等,這些合共擁有1700萬人口的城市,在過往若不是波斯帝國的前首都,便是主要商貿城市。
伊朗人的友善是令人難以忘懷的,對於外國旅客而言,這個國家亦是極度安全和整潔,這與伊朗政府予人下下與美國和以色列等對着幹的鷹派強硬作風印象,可謂截然不同的兩回事。
也許,伊朗政府的強硬取態,背後有其不得已的原因。
從伊朗政府的角度看,以色列和美國在中東和中亞設置核武和軍事基地,正正威脅着7000萬伊朗人民的獨立自主,而伊朗看來已決定了要向外購買和發展核子武器,但這個發展核武的計劃,卻可能被美國或以色列引為口實,成為兩國向伊朗位於Esfahan鄰近地區核武設施狂轟猛炸的藉口。

地緣政治局勢升級

不過,現階段美國入侵伊朗仍是不大可能發生的事,因為美國在伊拉克戰事中正愈踩愈深,而伊朗卻已與俄羅斯建立了緊密聯繫,與中國的關係亦愈來愈密切。明顯的是,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將會升級,並遲早在金融市場上反映出來。
實際上,我正開始沉思,美國股市為何還不開始反映一些未來的利淡消息?這些負面消息可以來自地緣政治層面,又或者是經濟發展層面。
美國總統喬治布殊的民意支持度已跌至新低,愈來愈多美國人質疑他們在伊拉克的所作所為和目的。在那裏,隨着暴徒愈來愈有組織,所裝備的武器又愈來愈具殺傷力,美軍的傷亡數字將會持續攀升。

物業套現後遺症大

此外,過去20年,只有最富裕的1%美國人在累積財富和增加收入方面能有顯著成績,自2000年以來,大部份美國家庭的實質收入是徐徐下降。
美國經濟得以欣欣向榮的唯一原因,是資產通脹容許美國家庭利用升了值的物業,透過以較低利率重按或加按去套現,從而用在消費上。這種活動促使美國國民的消費增加,後遺症卻是家庭負債相應遞增,只不過眼前是先見其利,未見其弊而已。
不過,這場資產增值遊戲已開始出現了缺口。最明顯是工業商品價格已見轉弱,而油價和銅價亦有見頂迹象。我之前曾經在此說過,國際資金始終會有萎縮的一天,而當資金的增長放緩時,包括石油在內的工業商品價格亦必定會隨步回落。

經濟轉弱有迹可尋

另一欠佳兆頭來自商品市場,有不少商品進行交易的芝加哥商品交易所,部份股票近期均面臨沉重沽壓。在這個交易所進行交易的股票,每每能受惠於牛市;反之,在商品市場轉弱時則受壓。
同時反映聯儲局主席格林斯潘一手炮製的超級泡沫已岌岌可危的指標,尚有一些零售股的股價忽爾轉弱,特別是全球最大零售巨擘的沃爾瑪以及一些建屋商的股份。
總結來說,無論是從地緣政治角度抑或從經濟的角度去看,美股的前景皆欠缺吸引力。精明的《蘋果》讀者們,自然曉得把握美股每一次的反彈,作為趁高拋空機會。
﹙本欄隔周逢周一見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