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無面畀 曾蔭權進退失據

地方無面畀 曾蔭權進退失據

先是豬肉,然後是鰻魚。特首曾蔭權上任不足兩個月,即連番被內地輸港食物問題衝擊,無論是內地豬肉或淡水魚的進口政策,特區政府都顯得消息混亂,反應遲緩、措施被動。有論者認為,曾蔭權不敢高調主動禁止內地問題糧食入口,與他沒甚交情的地方政府,也未必會「畀面」配合港府需要。
早陣子內地爆發豬鏈球菌疫症,國內多個省市停止輸入四川疫區豬肉及相關產品,反觀香港處處被動,備受輿論批評,特首民望更應聲下跌。曾蔭權事後解釋,香港不能單方面禁止四川豬肉入口,所以聯絡國家質檢總局及四川省政府,由對方停止凍肉輸港。他並指單方面禁止入口豬肉,違背世貿精神;本港大部份副食品均來自大陸,破壞這機制影響深遠。

疑眼紅港獲CEPA

今次內地淡水魚驗出含孔雀石綠,政府處理手法同出一轍,衞生福利及食物局局長周一嶽昨承認,前日通知內地有關化驗結果,內地即停止出口有關水產。不過,國家質檢總局早在一個多星期前,已決定暫停出口鰻魚到歐盟、日本及南韓,香港又再次後知後覺。
有親北京人士指出,自香港向中央取得CEPA等不少着數,部份地方政府一直不是味兒,發現輸港食物有問題也未必會即時通知。工聯會立法會議員鄺志堅認為,在國內官場「熟唔熟好緊要」,他建議曾蔭權和周一嶽等官員,加強與廣東省等地的交流,打通經脈才好辦事。
本報記者

內地日前緊急暫停出口水產到香港,搶高生蝦批發價,最高達五成。
成啟聰攝